父亲陈毅的遗憾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4月05日15:00 陈昊苏

  “文革”中敢于直言

  父亲1954年担任国务院的副总理,1958年担任外交部部长,到1965年三届人大召开的时候,他还是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这已经是他的第三任了。当时他已64岁,自己也感觉到年纪越来越大了。

  有一次,父亲到非洲去访问,那个时候交通没有像现在这么方便,坐飞机往返,中途还要换乘,十分辛苦。他一下飞机,就跟到访国家的外交部长谈判,那些都是新独立的非洲国家,外交部长才30多岁,精力都很旺盛。父亲年纪大了,而且因为是长途航行,又有时差,气候、饮食也不适应,跟这些年轻的部长会谈就觉得很累。所以他回来就说,我们也要有比较年轻的后人才行。按照他本人的心愿,到了一定的年纪就该退下来,让比较年轻的同志来干。但是当时没有正常的干部退休制度,1965年刚刚任命他为新一届的副总理兼外交部长,他当然也不可能马上就提出辞职,还得干一段时间。本想再过几年退下来,没想到等来的不是退休,而是文化大革命。

  “文革”的冲击是突如其来、史无前例的,父亲主持的外交工作也未能幸免。

  当时对父亲有一个很荒唐的批判,说他1965年9月29日的答记者问是一个修正主义的大毒草。他的讲话最后有一段话,说“打败了美帝之后,在全世界真正结束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时代就会到来。世界真正实现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大家庭的美好前景,一定要到来”。就是这句话居然出了“问题”。造反派的逻辑是,既然把美帝国主义都打倒了,那全世界就一片红了,怎么还是和平共处的时代呢?这不是赫鲁晓夫的修正主义路线吗?

  父亲一贯主张,外交事务当然要坚持国家利益,坚持社会主义的立场,但也要做到与其他国家平等相待,不能强加于人。他反对将当时流行的见面就读《毛主席语录》、喊毛主席万岁、戴毛主席像章这些庸俗做法带到外交领域当中。他说:“我天天和毛主席见面,见面就叫‘毛主席万岁’,行吗?”“如果外交人员都像红卫兵一样,头戴军帽,身穿军服,胸前挂一块毛泽东语录牌,高举《毛主席语录》,这岂不是成了牧师?”这些话当时很多人都知道,他们都认为老人家真敢说话,也都有一些担心。果然,父亲的说法遭到了红卫兵、造反派的批判,说他是“反毛泽东思想”。

  ……

  (摘自《文史资料选辑》第160辑)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