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曾被请出民国教材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4月05日14:52 廖保平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是教育理论和主张的载体,是展示一个社会教育状况的窗口,中小学语文教材尤甚,透过民国语文教材这个窗口可以一窥当时的教育状况。

  用新的方法教新的东西

  在那个时代,语文教材同样面临着“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的尴尬,小学国语国文教材中没有一首古诗词。为什么呢?因为那是一个革命的时代、反传统的时代,文言文被认为是消磨反抗意志的东西,不合进步要求。

  当时的教育总长蔡元培认为,教育无外乎五种主义,即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公民道德、世界观、美育五者(“五育”),共和国教育应该与皇权教育不同,要体现新的教育宗旨。在这些要求之下,新生的民国理想冲云宵,“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以“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着手编写自己的教科书,在课程上废除了读经、讲经科;“国学内容”,尤其是忠君、崇满的思想内容被赶出教材。

  不过,袁世凯想要复辟帝制,复辟就得把传统的东西重新拣起来,于是在1915年,袁世凯发布了《特定教育纲要》,“中小学校均加读经一科”,且“每一套教材都写上‘提倡孔子教义’这一条”。

  袁世凯只当了83天皇帝就死了,革新派又占上风,教材再度回归新宗旨,用新的方法教新的东西。所谓新的方法,就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反对填鸭式教育。蔡元培说“我们教书,并不是像注水入瓶一样,注满了就算完事。最要是引起学生读书的兴味,教员竟不讲也可以,等到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去了解功课时,才去帮助他。”1929年《国语课程标准纲要》要求,“选文要蕴涵文学趣味”,“因为少年时期的学生,正是心性活动的时候,读有兴趣的文章,方足以引人入胜。”

  ……

  (摘自《南都周刊》2014年第35期 廖保平文)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