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尼·布朗:桂冠童书作者的绘本世界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3月14日07:35 李捃君
安东尼·布朗(Anthony Browne)1946年出生于英国雪菲尔郡,用色明快,构图有超现实风,喜欢精细描绘。安东尼·布朗的绘本故事擅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儿童内在心声,主题旁及动物、阶级关系、单亲家庭等问题。代表作品有《大猩猩》《我爸爸》《威利的画》等。  安东尼·布朗(Anthony Browne)1946年出生于英国雪菲尔郡,用色明快,构图有超现实风,喜欢精细描绘。安东尼·布朗的绘本故事擅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儿童内在心声,主题旁及动物、阶级关系、单亲家庭等问题。代表作品有《大猩猩》《我爸爸》《威利的画》等。
地  左:《走进森林》英文版  中:《动物园》英文版    左:安东尼喜爱嵌套文本,在《威利的画》中,威利把笔下的作品都把人的形象置换成了大猩猩的形象。

  2月下旬,一年一度的凯特·格林威奖向外界公布了本届候选长名单。安东尼·布朗(Anthony Browne)的威利系列新作《威利的故事》(Willy’s Stories)也在其中。同时入选的还有2015年凯迪克银奖作品《山姆和大卫去挖洞》,作者是最近几年因《黑暗》《这不是我的帽子》等诸多大奖作品人气正旺的乔恩·克拉森。另外,现任英国“桂冠童书作者” 克里斯·里德尔与奇幻界大佬尼尔·盖曼联合打造的《睡美人与纺锤》也赫然在列。

  虽然本次能否获奖确实有悬念,但对这个从英伦辐射全世界的绘本奖项,安东尼却并不陌生。他早在1983年和1992年就分别以作品《大猩猩》和《动物园》问鼎。2010年他更是打败了小兔子米菲的创造者迪克·布鲁纳,被授予了有终身成就奖寓意的国际安徒生奖,成为50年间首次获此殊荣的英国人,算是足以为此生作结。2009年至2011年,在他卸任“桂冠童书作者” 之后,一个有关他作品的回顾展在各地举行,媒体戏称此举令“所有人都觉得他已故去”。但实际上,他的创作速度丝毫没有减缓,始终保持着近年来平均一年一本的频率,其中比较受到关注的作品就是2014年出版的《威利的故事》。

  威利系列:童年的不安全感

  1984年,威利系列的第一本《胆小鬼威利》出版,此后30年间威利家族又陆续增加了《大英雄威利》(1985)、《威利和朋友》(1991)、《魔术师威利》(1995)、《梦想家威利》(1997)、《威利的画》(2000)。对于喜欢用猩猩作为主角,安东尼这样解释:“因为它们既强壮危险,又莫明的温柔。” 而猩猩的社会学就如同人的社会学一样,威利这只常常穿着织花毛线背心和绿短裤的猩猩代表着他的童年。安东尼的哥哥比他大两岁,他始终觉得自己是孱弱的,渴望能和哥哥一样对足球、橄榄球、板球、爬树、拳击等一切运动在行;由于父母的命令,他和哥哥直到15岁都必须穿着短裤,让他备觉难堪,这些都成为他快乐童年里的阴影。威利的前四本就成形于他正视这一久远现实的时刻。

  故事中的威利胆小、善良,甚至不愿伤害一只小昆虫,被学校里的大块头欺负,还会说“对不起”。但他努力改变自己的境况,经常以瘦小的身躯混在一群粗放的猩猩中,锻炼、跑步、踢足球、骑车,直到有一天真的能够保护自己和朋友。然而善良总是以懦弱的外表呈现出来,当他不小心碰到电线杆的时候,他仍然会脱口而出“对不起”。安东尼在色块、人物的面部表情、构图上制造的戏剧性冲突带来了强烈的幽默感,这与童年的不安全感主题一起,击中了小读者的要害。

  平淡情节之外的热烈

  但是安东尼最擅长的并不是校园写实。他常常对自己笔下的故事情节缺乏自信,因此,受小时候读过的“牛仔和印第安人”故事的启发,他总是在画面中下重力,使故事多出一个层次。熟悉安东尼作品的读者都知道,看书时要特别小心,不能漏过画面中的细节,因为他热衷于隐喻,或者用来讲述一个和文字完全相反的意思,或者加强人物的情绪,讲述平淡的情节与文字——也即我们眼中这个世界最常见的表象——之外的热烈。

  比如,在《动物园》里,排队购票的人身后伸出一只长尾巴,而参观的人们正面朝向画外,做着模仿动物吼叫的动作,原本应挡住读者与他们的笼栏被作者悄悄地移至他们身后,似乎在暗示着被囚禁者角色的反转;同样的隐喻也出现在《大猩猩》中,小女生安娜抱着喜爱的大猩猩玩具躺在床上,作者采取的视角恰使床尾的木杆变成了牢笼,象征着安娜没有机会和爸爸出去玩的内心困顿;在《傻傻的比利》和《朱家故事》里,房间壁纸上的花纹总是随着主角情绪和境况而变化,变成帽子、脚印、猪头……在《汉赛尔与格蕾特》里,美丽母亲叉着腰的身影投在墙上,与窗帘张开的三角形空隙组合在一起,恰似一个戴着帽子的恶女巫;在《公园里的声音》中,当第一个叙述人、一个中产阶级妇人呼唤孩子回来时,除了她的面部表情是焦虑的之外,树木都因她呼喊的力量而倾斜,她愤怒时,画面正中的树冠变成了一团烈火。而第二个叙述人、失业工人,因看到女儿快乐而感到快乐时,连先前他们路过的、灰暗的街道也变得明亮了。作者使用大红代替了先前的暗红,路灯的灯罩变作将开的白玉兰花苞,原先画框里悲伤的人在街道上起舞,远处的高楼顶上还有一只黑猩猩金刚奇妙的身影——用这些顺势扩张角色的情绪力量。

  这些例子在安东尼的作品里仅仅是九牛一毛,他大量使用这一手法,极大地削弱了文字对故事的统摄力量,突出了绘画,也就是读图在叙述中的地位。安东尼说过,约翰·伯格的《观看之道》对他的创作起到了根本性的影响。1972年,这本谈论艺术与社会关系的小册子出版之后,使图像时代的观看方式从自发转入自觉。如今,它的很多观念已经成为常识,但当时却是艺术史上一个重大的节点。书中提到了比利时超现实主义画家勒内·马格内特的作品。当勒内在一幅烟斗下面写上“这不是一只烟斗”的时候,他在挑战的就是文字的权威地位。当成年人被教化为所谓的“文明状态”时,最先使用的是理性逻辑而非感性,是喻体而非本体,是文字而非图画。所以图画下的文字往往反客为主,使图画成为它的释意。安东尼的实践实际上将纯艺术领域中的探索带入了儿童教育,也恰恰符合未被文明化的儿童的阅读习惯。

  超现实主义和嵌套文本

  同样也可以看出,超现实主义在安东尼作品中的重要性。他的艺术习成经历中,有现实主义甚至是照相现实主义的基础。从利兹艺术学院毕业之后,安东尼为了赚钱,在利兹皇家医院画了三年的医学插图。他必须以极度写实的风格去表现手术过程,有时甚至是血肉模糊的“一团肉”。虽然后来他放弃了这没有想象空间的工作,但也承认这三年的艺术训练令他十分受益,也教会他如何用水彩来制造突出的效果。这一时期他青睐的艺术家是前拉菲尔画派以及伦勃朗(现在看来,他们对人物的刻画方式对安东尼有极大的影响),之后就转向了萨尔瓦多·达利,安东尼说:“……就好像发现了我已经知道了的事情。” 他自言最喜爱德国象征主义雕塑家、画家马克斯·克林格年轻时创作的系列版画《关于寻找一个手套的释义》,它讲述一个男人在溜冰场上拾到一只女式手套,当时睡前把它放在床头,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梦境。克林格塑造的梦境比达利要古典得多,他使用的形象仍然从传统中来,不过加入了使其产生动荡的现代物品以及当代哲学。在这一点上,安东尼更靠近克林格。做个不是特别恰当的比方,这也构成了安东尼与其他某些以想象力著称的绘本作者,比如大卫·威斯纳的区别。

  有了这么多艺术上及其哲学上的准备,安东尼不可避免地喜爱嵌套文本,最集中的就是《威利的画》《威利的故事》以及《走进森林》和《形状游戏》。在《威利的画》中,威利想象自己就是艺术史上那些伟大的画家,只不过笔下的作品都把人的形象置换成了大猩猩的形象。《形状游戏》的思路与此类似,一家人去美术馆先是觉得无聊,后来把观者自己代入到古代的情境中,顿时觉得有趣起来。这两本书,尤其是后一本成形于担任“桂冠童书作者”期间与泰特美术馆的教育实践,有明显的艺术教育目的。《走进森林》说的是小男孩去看望祖母的途中,碰到了能顺着藤蔓爬上天的杰克、金发姑娘、汉赛尔与格蕾特,以及小红帽遗失的红色外套。作者并不点明童话人物的名字和背景,只是用黑白色将与他们的相遇作为情节的一部分。新作《威利的故事》延续了这一思路,故事主体的每一幅画面上,威利都化身为一个童话中的主角。只不过文字全部被安排在左页,较为详细地讲述了故事的动态过程,而右页的图画只选取故事最紧张的时刻来表现。作者甚至跳出来问:你知道他们是谁吗?以此引起小读者翻阅背景故事的兴趣。或者这也可以称为“桂冠童书作者后遗症”。

  用作品找到通往父亲的路

  除了大猩猩、童年的怯懦,父亲也是安东尼作品主题的一个关键词。《我爸爸》是他对爸爸最集中的正面描述,其他如《大猩猩》《朱家故事》《形状游戏》《动物园》里,爸爸的形象要么冷漠、要么懒惰、要么粗鲁不讨喜。安东尼很久之后才正视到这个问题,坦言可能是17岁即将成年之际,父亲突患心脏病在他眼前可怕地死掉,他把悲痛置换作对父亲抛弃自己的怨恨。

  安东尼的父亲做过很多工作,也参加过二战,最后用一个小酒吧来养活全家。父亲平时很阳光,只是偶尔安东尼会发现父亲与吸尘器扭打在一起,以为那是纳粹,或是修着东西,突然倒在地上颤抖。他这才意识到,父亲和所有经历过二战的人一样,内心有难以消弥的心理创伤。这也是为什么他觉得体格高大魁梧的父亲,也像大猩猩一样有着温弱的眼神。在《大猩猩》中,安娜喜爱的大猩猩穿上了父亲的外套,戴上了父亲的帽子,完成了父亲无法兑现给她的陪伴。虽然在故事的结局,父亲突然要带安娜去动物园,真正使安娜梦想成真了,但我总觉得那里有安东尼为小朋友和青春期的自己特意留出的好心肠。

  其实还有一本书隐含了安东尼对父亲的惦念,就是前面提到过的《走进森林》。故事起源于父亲不在家,而母亲不知道父亲什么时候回来,结束于小男孩在奶奶家意外地找到爸爸。也许就像小男孩经历了那么多的童话历险之后,安东尼也能用作品找到通往父亲的路。曾经有人问他,希望实现什么不能实现之事,他说,如果能以成年人的面貌和父亲一起坐飞机旅行也挺好的。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涓浗浣滃崗閲嶈蛋闀垮緛璺富棰橀噰椋庢椿鍔�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 浜烘皯鏂囧
  • <璇楀垔
  • 姘戞棌鏂囧
  • 涓浗浣滃
  • 灏忚閫夊垔
  • 闀跨瘒灏忚閫夊垔
  • 浣滃鏂囨憳鎶�
  • 涓浗鏍″洯鏂囧
  • 浣滃鍑虹増绀�
  • 浣滃閫氳

博 客

绮惧僵鍗氭枃

网络工作室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