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8月,日本迫使大韩帝国签订《日韩合并条约》,正式吞并朝鲜半岛。大批韩国爱国者因此流亡中国,开展抗日、复国斗争,掀起绵延多年的“韩国独立运动”。从孙中山起,中国革命党人一向将支持和帮助韩国独立看成是自己的重要任务之一。1920年,韩国爱国者在上海创办《震坛周报》,主张“中韩提携”,蒋介石为该刊题词称:“同舟共济”。检阅蒋介石和金九来华以后的关系,可以说明,他一直在力图贯彻孙中山确定的对韩方针,也一直在实践他为《震坛周报》所作的题词。
命陈果夫等开展援韩工作,帮助金九
金九(1876-1949),号白凡,韩国黄海道海州人。早年参加抗日运动,三次被捕。1919年来华,先后担任韩国临时政府警务局长、内务总长,1927年任国务领(总统),次年组织韩国独立党及韩人爱国团。1932年,蒋介石命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部长陈果夫及三民主义力行社书记滕杰分别开展援韩工作。当年4月,力行社成立东方民族复兴运动委员会,确定以“济弱扶倾”精神援助中国周边地区的韩国、越南、印度等被压迫民族。1933年5月,蒋介石通过陈果夫约见金九。双方决定以河南洛阳军官训练学校为基地,培养韩籍军官。其后,金九派部分人员参加国民党中央的对日情报工作。除金九等按月得到中国方面的经费补助外,韩国流亡人士的回国活动费用,也常由陈果夫转请蒋接济。
1940年3月,金九向国民党有关机构提出,要求利用华北日军中的韩籍反正士兵成立光复军。5月8日,韩国国民党等党派在重庆发表解散宣言,共同组成新的韩国独立党,以金九为委员长。9月17日,韩国光复军在重庆成立,宋美龄特别捐赠慰劳金10万元。1941年5月,另一大党民族革命党议决参加以独立党为主体、金九为主席的临时政府。
11月,中国方面颁布《光复军九个行动准绳》,规定韩国光复军在抗日作战期间直隶中国军事委员会。因光复军佩戴中国的“青天白日”帽徽,指挥权属于中国军委会,韩国流亡者方面出现不满议论,后改隶韩国临时政府管辖。
……
(摘自《世纪》2014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