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门初开岁月中的谷牧同志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3月08日16:24 李岚清

  1978年至1988年,在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头十年中,谷牧同志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中央书记处和国务院分管对外开放工作,又一次承担了开拓新工作领域的任务。这一时期,我曾在谷牧同志领导下,参与对外开放有关工作。对其开阔的战略视野、敢于担当的创新精神、卓越的领导才能,以及领导我国对外开放取得的显著成就,十分敬佩。

  勇于问路

  1976年,在粉碎“四人帮”结束“文革”这场灾难后,我们的国家终于有了发展的生机。党中央、国务院在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教训、拨乱反正、调整路线的同时,为了解当时外部世界的实际情况,决定派一些领导干部出国实地考察。小平同志当时说:要注意国际动态,现在是我们最有利的时机。

  1978年5月,中央决定派谷牧副总理率领代表团赴法国、联邦德国、瑞士、丹麦、比利时五国考察,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向西方国家派出的第一个由国家领导人担任团长的政府经济代表团。出发前,小平同志强调,访问中,要广泛接触,详细调查,深入研究一些问题,好的也看,坏的也看。在36天的行程里,代表团马不停蹄,到了25个城市,参观了80多个工厂、矿山、港口、农场、大学和科研机构,广泛接触政治经济各界人士,进行了大量会谈和交流,甚至还到市民家里做客。参加这次考察的同志回来说:刚到联邦德国时,中国大使馆请考察团看了一部介绍联邦德国战后重建的纪录片。影片详细介绍了战后联邦德国的实际情况。当时,那里一片废墟,到处是饥寒交迫的平民百姓。但联邦德国在战争废墟上很快大力发展新兴工业,积极开展国际贸易,短短十几年,就实现了快速恢复和现代化。在考察中,他们看到的战后30年的联邦德国,是如此先进和繁荣,普遍实现了电气化和自动化,代表团的同志们都震惊了。

  谷牧同志访欧期间,在看到我国与欧洲各国在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巨大差距的同时,也了解到各国官员和企业界人士同中国发展经贸关系的强烈愿望。在与法国总统德斯坦会见时,法国驻华大使对谷牧同志说:“听说你们要建120个大项目,我们法国愿意有所贡献,给我们10个行不行?”在联邦德国,一些州长表示可以提供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美元的贷款给中国。从这些表态中,可以看出他们是急于为过剩资本找出路。尽管后来发现集中建设120个大项目在当时并不切实际,中央不久提出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但当时的国内外形势表明,利用外资加速我国经济建设是可能的。

  ……

  (摘自10月8日《光明日报》)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