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曾八次登上《时代》封面、两次当选《时代》“年度风云人物”。能享此殊荣的,全世界范围内,也就只有丘吉尔、艾森豪威尔等少数几位政治风云人物而已。
与之相对应的,是西方学者著书立说研究邓小平的热情也空前高涨,引发了一股不小的热潮。中国的读者同样很好奇,在西方人眼中,邓小平是个怎样的人?他们有没有像马可·波罗或博尔赫斯那样让中国的形象变得有点失真,或者,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西方人相对客观的立场可以让我们看到不一样的邓小平?
傅高义评说邓小平
“他很伟大,也很复杂。”哈佛大学教授、《邓小平时代》的作者傅高义先生对他的传主作了这样的评价。但在傅高义看来,邓小平也不是没有弱点:“邓小平性情急躁,喜欢做得快,这可能是他的一个弱点。他在军队里说他的经验是:不要等到非常了解了敌人才采取制敌之策,因为等到非常了解的时候,打仗已经晚了,所以要尽快动手,他觉得很多事情还不知道也没关系。我认为邓小平有几次可能太着急了,包括他在上世纪80年代实行价格闯关,但这些政策当时出台时间过早了,导致之后全国性的通货膨胀,只得暂时中止,他焦急,那是一个缺点。”
人无完人,在傅高义看来,邓小平仍然是这个时代最了不起的政治家之一。有很多人也在猜测,如果是华国锋继续担任中国的最高领导人,中国的变化会不会这么快?傅高义不认同这样的观点,他觉得我们应该对华国锋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比如他保护了一部分在“文革”中起来的干部——汪东兴、陈永贵、吴德,也不让以前很有经验、很有水平的干部回来。邓小平等一大批老干部在1966年受到激烈批判,有的甚至家破人亡,所以他们对“文革”起家的干部有看法。“文革”结束后,一批在“文革”中靠边站的干部觉得,还是邓小平的能力要比华国锋强。“确实,在毛泽东去世之后,没有比邓小平更有威望的最高领导人人选了。”傅高义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在军队12年,可以说是军队里的英雄,他很早参加革命,资格很老,还当过十年中共中央总书记。最早,1931年,他担任苏维埃政权的瑞金县委书记,在太行山和西南地区,都有地方工作的经验。1953年到1954年是财政部的部长,他见过很多苏联、东欧的领导人,1974年后又见了很多西方的领导人。这么广泛的经验,华国锋都没有。我跟一个外国领导人谈话时,他对我说,华国锋完全不懂外交的事。和外国的领导说了几句话后,华国锋就给了他几句口号。这样的话,外交关系不会搞好。所以我觉得,很多方面,华国锋的经验、能力还是不够。”
和只去过莫斯科的毛泽东不同,邓小平很年轻的时候就出过国、留过洋。在法国,邓小平就了解现代化是怎么回事,了解现代化的工业和商业,同时,他对新经济政策时期的苏联,苏联成立10年后的社会改造都有所了解,所以对于在社会主义体制下共产党怎样领导市场经济的问题,他有一定经验。
……
(摘自《新民周刊》2014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