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命运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3月07日16:44 钱理群

  国统区旗帜性人物陶行知

  1946年7月25日,前一天还在为抗议李公朴、闻一多遭国民党特务暗杀而四处奔走的陶行知,突然患脑溢血抢救无效而逝世。这在社会各界引起巨大震动。中国共产党反应尤其强烈。毛泽东、朱德立即发出唁电,称“(陶行知)先生为人民教育家,为民族解放与社会改革事业奋斗不息,忽闻逝世,实为中国人民之巨大损失”。延安专门召开了追悼大会,董必武、徐特立、吴玉章等中共元老纷纷给予陶行知极高评价,称之为“圣人”。人们最关注的自然是周恩来的评价:“十年来,陶先生一直跟着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路线走,是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用共产党的说法,这应该是“组织结论”,而且是对党外人士的最高评价了。

  中共如此高调悼念陶行知,显然是出于统一战线的需要,要借助陶行知在国统区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界的巨大影响,团结更多的人投入当时正方兴未艾的共产党领导的国统区反对国民党独裁的民主运动。客观地说,陶行知也确实与共产党有着密切关系,在民国时期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四杰”(梁漱溟、晏阳初、卢作孚、陶行知)之中,与共产党最为相知的无疑是陶行知。早在1933年,陶行知就秘密请人讲解马克思主义。1945年毛泽东来重庆参加国共谈判,陶行知多次与之见面,毛泽东回延安时,他特地赶去送行并合影。以后陶行知被选为民盟中央常委,当民盟内部发生分歧,有人主张走“中间路线”、“第三条道路”时,据说陶行知是最有力的反对者,坚决主张民盟跟共产党走。在1945年以后中共领导的国统区民主运动中,陶行知也是走在最前列的。特别是当李公朴、闻一多被刺后,有人提醒他要提防无声手枪,他回答说:“我等着第三枪。”也正因为如此,陶行知拥有众多的学生和追随者,是国统区旗帜性的人物。

  如果进一步考察陶行知的思想言行,不难发现,他与共产党、毛泽东的主张,也确有相通相容的方面。特别是1946年1月陶行知提出“生活教育运动”的“四大方针”:“民主的、大众的、科学的、创造的”,更是自觉地向毛泽东提出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靠拢。

  ……

  (摘自《书城》2014年9月号)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