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耀邦与新中国第一只股票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3月04日16:25 辛石

  1983年7月,经广东省宝安县政府批准,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实行“入股自愿、退役自由,保本、付息、分红”的方式向社会招股集资,首次共集资130多万元,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第一支股票“深宝安”由此诞生。当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曾是发行这一支股票的提议者,而且他和新中国最早实行股份制的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有着密切的关系。

  鼓励中青社发行股票

  1953年4月,原来的国有出版社——青年出版社与民营书店——开明书店自愿结合,构成了中国青年出版社,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最先实行股份制的出版社。当时,中国青年出版社的两家组成单位都曾是业界的翘楚:成立于1950年的青年出版社是建国初期团中央领导下唯一一家出版社,它拥有一支来自全国各地团委的有较高政治文化素养的编辑出版队伍,出版了一批优秀的青少年读物,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刘胡兰小传》《奥斯特洛夫斯基传》等,在青年读者中很有影响;而开明书店于1926年成立,历经各种政治环境的改变,屹立不倒,解放前是中国出版界的四强之一,仅次于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书店在全国共有15个分销店,拥有一支教师、作家、编辑出身的编辑出版队伍。办有《中学生》《开明少年》《语文学习》《地理知识》四种杂志,由于出版态度严肃认真,经营作风正派,诚信经营,所以它在出版界享有很高的威望,在青少年读者中也颇有影响。

  解放后,开明书店中的一批进步人士,迫切向往党的领导,一致要求尽早争取公私合营,再为新中国的出版事业作出贡献。1949年10月,新中国刚刚成立,上海开明书店总店就派了顾均正、朱达君二人去北京与出版总署胡愈之署长联系,申述开明同人的心愿。1950年2月,开明书店董事会正式具文向政府申请公私合营。4月,出版总署批复,说开明书店过去为人民出版过好书,对出版事业有过贡献,但从目前国家经济情况以及开明现有资金、物资和所拟出版计划看来,尚可应付,不需要国家投资。现开明书店迫切希望国家领导,决定先予以公私合作,国家先从技术上给以帮助和指导,由出版总署、开明董事会及职工三方面各派代表三名,组成业务委员会,作为具体指导业务的机构,并要求开明立即将上海的总管理处和编译所迁往北京,以便就近合作。根据总署指示,开明总管理处和编译所即于1950年6月迁往北京。

  1951年冬,出版总署拨给开明书店5万元资金,帮助开明书店发展。就在这一年,出版总署与团中央有关部门联系,申请开明书店与青年出版社合并。合并基于这样的考虑:开明和青年出版社两家的服务对象都是青少年,如果两家合并起来,将会对中国青少年读物出版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经过一段时间的磋商和筹划,两家单位的合并工作终于完成。1952年底,两家出版社的职工便开始一起办公。1953年4月15日,两社对外宣布正式联合,成立中国青年出版社。

  ……

  (摘自《党史纵横》2014年第7期)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