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家子弟与“革命”
人口众多的叶氏家族是以南开五兄弟为核心成员的,叶家兄弟姐妹众多,有兄弟八人、姐妹三人。“南开五兄弟”的概念,我的分法,是将在天津南开中学受到完整教育的五兄弟放在一组,其中包括叶笃义(兄弟中排三,著名社会活动家,原民盟中央委员会名誉副主席),笃庄(五,农业经济学家),笃廉/叶方(六,曾任中央党校理论部副主任),笃正(七,中科院资深院士、中科院原副院长),和笃成/方实(九,新华社老领导)。
多年后我亲耳听七伯说,他上南开前只知有家,上了南开才知有国。学校的教育和经历对我父辈由“家”(家庭成员)而“国”(国家一分子)身份认同的转换作用巨大。五兄弟相继经历了这一重要身份转换,这也应是他们日后共同理念的基石。
我五伯叶笃庄在兄弟中对这个家族琢磨最多。他曾提出一个问题:“我们这样家庭的孩子,为什么都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我五伯理解的参加革命,并不是后来加入了中共的老六笃廉和老九笃成才算数的,他就自认为当年是革命的。而我三伯笃义,则在他的《虽九死其犹未悔》一书中,将自己称为“社会的革新者”。“革新”与“革命”虽有区别,也有重叠。也许,我们对20世纪的中国“革命”,可以有超越党派、更加宽泛包容的理解。
五伯曾说,众兄弟走上“革命”的道路,与母亲在家中的地位有直接关系。五兄弟的母亲都是姨太太,在家中的地位处于“主”“仆”之间。虽然接二连三地生儿育女,但在“老太太”和“太太”面前,仍不免处处小心,忍气吞声。三伯笃义晚年说到母亲临终前为死后装殓事哀求太太时的情形,仍不禁老泪纵横。五兄弟对家庭的感情是复杂的。
……
(摘自8月24日《东方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