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9日,日本关东军司令官山田乙三来见溥仪,告诉他苏联已经向日本宣战,并说伪满洲国政府要撤退到通化去,因为那里修了很多永久性工事,在那里溥仪“可以完全放心”。
溥仪随即吩咐我收拾行李。13日的清晨,我陪溥仪一起乘火车到达临江县大栗子。大栗子不过是个几百人的小镇,一下子变成了伪满洲国的临时首都。
最后一次“御前会议”
到了大栗子后,一切消息的来源都中断了,新闻报纸、广播全都没有了。官吏的家属组织起来,制作备战的口粮。在溥仪的临时“行宫”东边不远的地方,原来是这个小镇子上的邮局,也改成了作坊,溥仪也带来了不少的面粉和食油,就用来制作耐保存的油炸食品。
日本宣布投降的第二天,溥仪召开了伪满洲国最后一次“御前会议”。
张景惠以下各部大臣等也都来了,开会的地方就在离溥仪临时“行宫”百十多米远的地方,这里有一栋五六间连通的房子,可能是个仓库,现在改成了会议室。
溥仪在伪满的14年间,一共发表了6个所谓的诏书,用的都是文言文,是由一个日本汉学家起草的,开头的一句有固定的格式:“奉天承运大满洲皇帝诏曰。”自从1940年溥仪去日本迎回了“天照大神”,诏书上又多了两句话:“仰赖天照大神之神庥,天皇陛下之保佑。”
从前开御前会议结束时,张景惠率领各伪大臣起立,向溥仪行“最敬礼”,这次会议后,溥仪没有立即退走,而是走过来和每一个人一一握手告别。
……
(摘自8月14日《人民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