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斯大林接手的苏联,是一个新生的、尚未站稳脚跟的政权,在国际上面临被孤立的困境。为了打破外交僵局,争取中国的外交承认,斯大林主动向中国提出解决两国边界的悬案。当年年初,斯大林派出曾任外交事务全权代表的加拉罕,来到中国和北洋政府的外交部长顾维钧谈判,拟定了《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下文称《协定》),规定:将中国政府与前俄帝国政府所订立之一切公约、条约、协定、议定书及合同等项概行废止,重订协约,将彼此疆界重行划定,在疆界未行划定以前,允仍维持现有疆界。《协定》只是一个大纲,并未商订一切悬案之详细办法。在《协定》签订前,加拉罕坚持立即恢复中苏正常关系,再商议两国间的悬案。北洋政府则坚持先解决悬案,再恢复两国正常关系。双方争执间,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英国和意大利先后承认苏联,苏联的国际地位不再脆弱,与中国建交也就不太迫切了。北洋政府只好同意加拉罕的意见,于1924年5月31日先签约,同日宣布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苏联则在《协定》中承诺,中东路将由中国赎回——1858年和1860年,鸦片战争之际,沙俄相继逼迫清政府签订了《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割走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左岸以及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1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从那以后,沙俄在东北强行修筑了一条丁字形的中东铁路,以哈尔滨为中心,西至满洲里,并与沙俄境内的西伯利亚大铁路相连。东至绥芬河,南经长春至大连。后来,在1904年的日俄战争中,长春以南的铁路被日本占据,称为南满铁路,北段仍在沙俄手中。1917年十月革命后由中苏合办,称为中东路。
几个月后,加拉罕还和主政东北的张作霖当局签订了一个补充协议,表示要在60年内把中东路全部无偿地交给中国。
……
(摘自《环球人物》2014年第23期 吕文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