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殇思》选载之二
刘声东 张铁柱主编 上海远东出版社2014年6月出版
北洋海军甲午惨败实属必然
·金一南·
大战之前的中日海军,中方优势稍大
流行的说法是,自1888年后未添船购炮,北洋海军难以一战。难道真如清臣文廷式指责的那样,“北洋海军靡费千万却不能一战”?先从软件方面看。首先,北洋海军建立之初曾参考西方各海军强国方略,制定了一套周密的规程。其中包括船制、官制、饷制、仪制、军规、校阅、武备等方面,对各级官兵都有具体详尽严格的要求。其次,北洋舰队前期训练相当刻苦,监督甚严。
再从硬件上说。“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直到大战爆发前,仍然是亚洲最令人生畏的军舰。两舰是当时世界上比较先进的铁甲堡式铁甲舰,各装12英寸大炮4门,装甲厚度达14英寸。日本以此两舰为最大威胁,直到战时也未获得达到此等威力的军舰。
火炮方面,据日方记载,200毫米以上大口径的火炮,日、中两舰队为11门对21门,我方记载此口径火炮,北洋舰队有26门。小口径火炮北洋舰队也有92比50的优势。日方只在中口径火炮方面以209比141占优。再看航速的比较。中日舰队平均航速比是1∶1.4,优势也并不很大。
日本精心策划了这场战争。但碍于北洋海军,日本也没有必胜的把握。首相伊藤博文在丰岛海战后说:“似有糊里糊涂进入(战争)海洋之感。”日本为胜和败都做好了准备。所以如此,是感觉到自己海军力量不足。首先,日本海军的投入少于清朝海军。从1868年至1894年3月,日本政府共向海军拨款94805694日元,约合白银6000多万两;只相当于同期清廷对海军投入的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