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任4届美国总统的罗斯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对内推行“新政”,对外主张“睦邻政策”,反对德意日集团的侵略和战争政策。当时,毛泽东虽然住在交通闭塞的西北延安,但他仍尽一切努力来了解世界的政治形势。他通过来访的美国人了解罗斯福,而罗斯福也通过驻华美国军官、美国外交官和美国记者了解了毛泽东。
1942年2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召见斯诺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看过《红星照耀中国》(即《西行漫记》)。其后,罗斯福还曾两次见斯诺。斯诺对毛泽东等中共领袖的介绍,使这位“轮椅总统”早在40年代就预见到有朝一日美国与中国共产党将建立某种关系的可能性。
卡尔逊和毛泽东的谈话
毛泽东和罗斯福从未见过面,但是罗斯福对中国的政策曾对中共的历史发生过影响。曾任总统卫队副总指挥的埃文斯·福代斯·卡尔逊到过延安。当时他的身份是美国海军观察员(实际是情报官)。卡尔逊在《中国的双星》一书记述了他和毛泽东谈话的情景:
“我们一直谈到深夜,从战争说到欧洲、美国的政局,历史上政治思想的演变,宗教对社会的影响和建立一个有效国际组织的各种条件,他是理想家,同时又有很切合实际的想法。”
卡尔逊到华北前线考察后,又写出《中国兵》军事著作,用大量的事实有力地说明了八路军为什么具有强大的战斗力,使外界及时了解中国的实情。1937年他回到美国,面向罗斯福介绍了中国情况,特别是边区和毛泽东的情况,使罗斯福对中国共产党、八路军,对毛泽东有了正确的了解和认识。
卡尔逊为了写作自由,如实记述他在解放区的见闻和毛泽东的谈话,放弃即将得到的退休金,辞去军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又回到部队指挥海军陆战队第二飞行突击营,参加瓜达卡纳尔岛战役。他运用从八路军那里学到的游击战术,赢得太平洋战争的第一次胜利。
卡尔逊的成功,使罗斯福对八路军的游击战术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
(摘自《中共党史拐点的人物与事件》,中国青年出版社2014年2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