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国图志》在中日的不同命运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2月16日16:45 马 勇

  缘起:魏源接力林则徐

  《海国图志》的原本为林则徐主持编辑的《四洲志》,而《四洲志》来源于英国人慕瑞编著的《世界地理大全》。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但历史没有留给他足够时间。1841年6月,承担鸦片战争失败责任的林则徐被流放新疆,途经现在的镇江(京口)时,正在此地的老朋友魏源尽地主之谊,热情款待,“与君宵对塌,三度雨翻苹”,朝夕相谈,交换看法。林则徐预感自己可能没有机会继续编写《四洲志》了,遂将书稿交给魏源,希望魏源在此基础上编写一部合乎中国人需求的世界概览。

  魏源没有辜负老友的期待,在此后一年时间里,魏源以林则徐《四洲志》为基础,广搜新旧资料,成《海国图志》五十卷,1843年初版于扬州。

  此后数年,魏源再接再厉,在地理学家邹汉勋、汪士铎等人协助下,1847年增补为六十卷本。1851年扩充为一百卷本。1856年,魏源去世,一百卷本遂成为《海国图志》定本。

  创见:首倡“师夷长技”论

  《海国图志》根据那个时代所能获得的资料,详细记述了世界各国历史、地理、制度、文化习俗,是近代中国一部最伟大的著作。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盛赞这是中国人研治“域外地理学”的开山之作,意义重大。

  在《海国图志》中,魏源不仅依据丰富的资料向中国人详细介绍了世界各国,而且提出许多伟大的见解,一再叮嘱中国人要重建宽广胸怀,不要将域外文明视为洪水猛兽。东西洋文明尽管可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必须承认,这些不同文明均有中国文明所不具备的优点。中国人应该潜下心来,记住先贤教诲,一事不知以为耻。魏源指出,即便从复仇观点看,也必须“师夷之长技”。

  魏源“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具有相当的历史局限性,这个口号将一个正常的文明交流转换为“文明冲突”。不过在“天朝上国”迷思仍未被打破的近代早期,“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应该是一个比较可行的权宜之计。

  ……

  (摘自7月26日《新京报》)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