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次子胡思杜之死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2月16日16:41 岳 南

  父子分别

  1948年12月14日,蒋介石两次亲自打电话催促胡适飞南京,并派专机迎接。胡适得此消息,决定南飞。令胡适想不到的是,小儿子胡思杜却表示暂留在亲戚家,不随父母南行。

  1941年,胡思杜投奔在美当大使的胡适进入美国学校读书,1948年夏回到国内,成为北平图书馆的一名职员。据胡适办公室不挂名的秘书邓广铭回忆说:当时胡思杜刚从美国回北平不久,对国内这几年的情况不熟悉,“他说,我又没有做什么有害共产党的事,他们不会把我怎么样”。

  因事涉紧急,胡适无法也无力在短时间内做通儿子的思想工作,只好强压怒火,随其便了。

  划清界限

  1949年后,中国大陆的“批胡运动”愈演越烈。1950年9月22日,香港《大公报》发表了胡思杜《对我父亲——胡适的批判》一文,文章是胡思杜在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学院毕业时“思想总结”的第二部分。未久,此文被《人民日报》《中国青年》以及美国《纽约时报》《时代周刊》、台湾《中央日报》等多家报刊转载,一时舆论沸腾,众人侧目。文中称,自己刚被送入华北革命大学时,仍认为父亲“作恶无多”,但经过“学代选举前两次检讨会,我了解了在这个问题上自己仍是站在反动的臭虫立场上”。“结合《社会发展史》《国家与革命》《中国革命简史》的学习”,幡然醒悟:自己的父亲原来是“反动阶级的忠臣,人民的敌人”。“在他没有回到人民的怀抱以前,他总是人民的敌人,也是我自己的敌人,在决心背叛自己阶级的今日,我感到了在父亲问题上有划分敌我的必要(即脱离父子关系)。”

  见到文章的胡适不相信自己亲手抚养长大的儿子会作如此说,他认为思杜此举乃是共产党耍的布袋戏,故意蒙蔽大众,并对自己施行刺激,以达到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

  ……

  (摘自《名人传记》2014年第8期)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