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对毛泽东知之甚少
鲁迅比毛泽东年长十多岁,毛泽东在长沙读师范的时候,鲁迅已名满天下了。
记载鲁迅与毛泽东之间交往,是离不开冯雪峰的。
1933年12月中旬,冯雪峰离开上海调往中央苏区工作。1934年初,冯雪峰有机会向毛泽东汇报上海的工作和左翼文艺阵营的活动,并介绍了鲁迅。冯雪峰告诉毛泽东,有一个日本人说,“全国只有两个半人懂得中国:一个是蒋介石,一个是鲁迅,半个是毛泽东”。还说鲁迅看过毛泽东的几首诗词,认为毛泽东有一种“山大王”的气概。毛泽东听后开怀大笑。毛泽东在上井冈山之前的演讲中就表示要做革命的“山大王”。冯雪峰还告诉毛泽东,鲁迅对他的了解并不比那个日本人多。
胡愈之说:“在对鲁迅先生的问题上,是在冯雪峰负责联系鲁迅先生以后,鲁迅和党的关系才越来越好,融洽一致的。”毛泽东与鲁迅通过冯雪峰这座“桥梁”算是神交。
多年来,备受争议的诸如:鲁迅丧事毛泽东名列治丧委员会名单;鲁迅获悉红军长征胜利消息后,致电毛主席、党中央表示祝贺等。
首先要弄清楚,鲁迅生前,毛泽东是共产党主要领导人吗?1934年至1936年(鲁迅在世),毛泽东在党内的位置、在社会上的影响及鲁迅所处的社会环境究竟是怎样的呢?
此时的毛泽东在党内并不是主要领导者。1934年1月在瑞金召开的六届五中全会及全会后,毛泽东一直受到博古、李德等人的排挤,处境艰难,有些会议都没有参加。毛泽东自称“鬼都不上门”。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贵州遵义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才被选进常委,此前,他从未进入中共核心领导层。
如果说,毛泽东在遵义会议被选进常委是他人生道路上的一关,那么,共产国际指定他为党的领袖才是政治道路上的大关。1938年8月,王稼祥从苏联回国,传达了共产国际的意见:“在领导机关中要在毛泽东为首的领导下解决,领导机关中要有亲密团结的空气。”而此时,鲁迅逝世已将近两周年了。综上所述,鲁迅在世的1934年至1936年间,毛泽东在党内的位置和社会上的影响,还没有“显山露水”,特别是在白色恐怖、消息封锁的上海滩,知道毛泽东大名的还没有多少人,也难怪连鲁迅对他也知之甚少了。
……
(摘自《温故》第二十四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2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