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外交与桑拿外交 特殊背景下的电影渠道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2月16日15:55

  《大使札记——外交官是怎样炼成的》选载之五

  周晓沛著   人民出版社2014年6月出版

  电影外交与桑拿外交

  特殊背景下的电影渠道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中苏关系正处于调整变化的微妙时期。当时两国官方交往几乎没有,连中苏国家关系正常化谈判和两国边界谈判也因苏联出兵阿富汗而中断,相互间很难进行正式交流,更无法传递信息。在这种特殊背景下,“киноканал”(电影渠道)应运而生。

  所谓“电影渠道”,是指我们外交部苏欧司和苏联驻华使馆之间各有两名联络员,以借放苏联故事影片为名,进行定期接触,释放某些信息。譬如,双方开始酝酿改善关系时,苏方十分着急,想加快进程,中方通过这一渠道转告对方,不能急,要“小步走”。

  大家可能记得,80年代颇受观众喜爱的苏联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两个人的车站》《办公室的故事》等,最先都是通过这个渠道进来的。苏联驻华大使馆接到国内送来的新片子,他们看后就给我们打电话。我们取回后,先在苏欧司秘书室小范围试看,审查挑选后扩大范围在部内放映,再择优推荐给相关部门翻译配音后拿到社会上公开放映。这儿还有一个小插曲。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影片中有几个苏联女兵牺牲前在战地简易浴房裸体洗澡镜头,我们驻苏联使馆在放映时专门安排翻译用手加以遮盖,结果电影厅里有人鼓倒掌,有人叫喊“什么也看不见了”。还算手下留情,这位同志松开了点手指,我们从指缝中模模糊糊地看到了俄罗斯姑娘美丽的身躯……国内在审查该片时,则毫不留情地剪掉了这几个“黄色镜头”。而据电影导演本人讲,他之所以精心设计这组特写镜头,再插入对和平时期美好生活的“彩色回忆”(该片战争时的情节都是黑白镜头),这种強烈的反差对比正是为了进一步激起观众对希特勒法西斯的憎恨——就连这样年轻漂亮的姑娘他们都要下毒手!

  ……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