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岛事件”
1979年,被蒋经国认为是“本党历史上最艰险的一年”。由于外交上的一系列挫折,他遭遇了执政以来最大的危机和挑战。为了应对变动的内外局势,缓解台湾岛内民间要求政治参与的压力,蒋经国不仅拓宽民间参政的空间,准备举办“增额中央民意代表”选举,而且批准党外反对派“立法委员”黄信介创办政论月刊《美丽岛》。在蒋经国有意自上而下推动民主进程这个背景下,该年8月《美丽岛》在高雄创刊。在短短几个月内,不仅发行量水涨船高,而且从南到北建立了十几个办事处,聚集了当时岛内具有相似政治主张的代表人物,不仅言论问政,而且活动频繁,实际上成了“没有党名的党”,至少是党的雏形。《美丽岛》与以往的一般政论性刊物不同,可以说是一个“美丽岛”政团。
当年12月10日,《美丽岛》出到第4期,发生了举世震惊的“美丽岛事件”:由“美丽岛”发起的纪念世界人权日游行,结果酿成暴力冲突,军警与民众双方约200人受伤,万幸的是没有一人死亡。第二天,蒋经国当场裁示,处理范围尽量缩小,除了主谋者,其他的人尽量不要处理。这是他就“美丽岛事件”作出的最早一个决策。当时,国民党十一届四中全会正在召开,会上很多人发言要求严办,蒋经国的心情也很沉重,起来说:“过去我父亲在的时候,他都说,好像我有心事都不说出来;今天我有心事,但我也便说,你们所说的话,我都有在听,我自己会做一个判断。”要投票选中央常务委员时,蒋经国在休息室,叫了“台湾省主席”林洋港过去,对他说,“美丽岛事件”发生了,非办人不可,问他的看法怎么样?林回答:“我建议主席,国法是一定要执行的,可是栽培一个人才,好比我们种树一样。我从报纸上看到的,这些带领的人,大部分也都是我们国民党培养出来的,所以我建议主席,是不是执法的同时,也能够考虑到爱惜人才。”他说自己不敢说“从轻发落”。
……
(摘自《炎黄春秋》2014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