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十九回写道,贤德妃元春赐给宝玉一碗糖蒸酥酪。
《增一阿含经》云:“由牛得乳,由乳得酪,由酪得酥,由酥得醍醐。”管窥佛经可知,酪和酥是乳脂肪提纯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产物。
有人考证说,糖蒸酥酪即是满蒙小吃“水乌他”。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称,“水乌他”是用酥酪和糖,在隆冬寒夜制作的,“食之口中有如嚼雪”。这种甜食,有做成梅花、方胜形状的,放在匣子中,说明它是固态的。而元春所赐的酥酪,盛在盖碗里,需要用勺子吃,可见质地柔软幼滑,有如凝脂。描写明代社会生活的《金瓶梅》中,也有一道类似的甜品:酥油、白糖熬的牛奶子。“白潋潋鹅脂一般酥油飘浮在盏内”,香甜美味,入口即化,又很滋补。
大观园内的甜食也能寄托着浓浓亲情。在第六十二回中,宝玉的丫鬟春燕吃饭,吃到一种叫奶油松穰卷酥的甜点。那是一种油酥点心,酥松的面皮带着浓浓的奶油香,里面藏着香甜的松子馅儿,贾府的上下、老幼都爱吃。
春燕却省下了两个奶油松穰卷酥,准备孝敬母亲。按照书中的描写,春燕娘是一个典型的“鱼眼珠”婆娘,贪婪、暴躁、粗鄙。她占干女儿芳官的便宜,还因为和芳官的口角,在春燕身上泄愤,边骂着污言秽语,边殴打女儿。饶是这样,春燕还记得母亲的好,有享用甜品的口福时,也想着要与母亲分享。
书中还有一道升级版的酥点——松穰鹅油卷,做法应该类似奶油松穰卷酥。中式酥点的面皮,通常是七分水、三分油和面,包裹面粉、糖和油脂糅合而成的油酥,通过反复的擀开、折叠,形成丰富的层次。这种做法,康熙年间的《食宪鸿秘》和《养小录》都有收录,可见相当普遍。
松穰鹅油卷,只不过把酥皮中的奶油换成了鹅油。用鹅油制作甜点,古已有之。《金瓶梅》中,就出现过玫瑰鹅油烫面蒸饼。鹅油是一种高级的动物油脂,用它和面,能使蒸点更蓬松,酥点更香酥。可惜,如今国内的点心师已不再使用鹅油制作糕点,反而青睐成本低廉、易于保存的“麦淇淋”。这种氢化植物油,含有反式脂肪,口味也逊于天然的动物油脂。只有欧美的一些糕饼店,还坚持用法国炼制的鹅油,做有传统味道的点心。
(摘自6月7日《新民晚报》 戴萦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