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络上流传一种说法,夏天把瓶装水放在车内暴晒的地方,温度升高后会发生材质软化,释放有毒物质到水里,饮用了这种水会危害身体健康,甚至致癌。真的如此吗?
超市里售卖的塑料瓶装水,绝大多数的底部或者靠近底部的侧面能发现带有数字的图标,其中1号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回收标志,目前市面上90%的塑料瓶装饮料采用此材料作为瓶体材料。此外,还有部分更大的“瓶子”,比如桶体呈乳白色的4升桶装水,采用的是2号高密度聚乙烯(HDPE)。
那么高温下PET是不是会发生反应呢?确实有可能,但PET要发生水解反应的温度很高。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研究员叶胜荣教授认为,PET的结构相当稳定,其熔化温度超过250℃,要发生化学变化至少要在100℃以上。汽车内一般达不到这样高的温度,热能和塑料瓶两者遇在一起就产生有毒物质的说法没有科学依据。
还有流言称,PET瓶装水会析出DEHA(塑化剂),但实际上制造PET水瓶的原料里不需用到DEHA,况且DEHA也还没有被国际癌症研究组织(IARC)归为对人体的致癌物质之列。
……
(摘自6月23日《北京科技报》 洪广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