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第6期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12月17日15:43

■  点睛

入乎其内 出乎其外/罗小凤/1

■  当代前沿

诗囚涅槃与思想史接力——兼及叶元章《九廻肠集》与《陈寅恪诗集》之比较/夏中义/ 5

先锋文学的终结与最后的人——重读《花腔》/黄 平/15

知识结构变更或衰年变法——从这个角度看周作人、孙犁、汪曾祺的“晚期风格” /黄德海/23

■  今日批评家

——罗小凤——

跨界诗歌:新世纪诗歌的新范式/罗小凤/29

“罗雨”与“罗小凤”——作为一种现象的女性诗人批评家/霍俊明/33

寂寞诗坛的守望者——序《新世纪广西诗歌观察》/容本镇/35

■  译介与研究·王尧 季进

中国当代文学在法国——何碧玉、安必诺教授访谈录 / 季 进  周春霞/37

在革命传统中理解美学 / 余夏云/44

■  本刊特稿·桂林抗战文化城

“西南剧展”与抗战时期戏剧观念的转变/傅 谨/50

抗战时期中华民族的心灵归宿一一广西抗战暨桂林文化城研究系列之一 / 黄伟林/55

桂林抗战艺术研究的一座里程碑——评李建平等《桂林抗战艺术史》/张利群/60

用秋声谱曲,用文字歌唱——田汉话剧《秋声赋》的音乐设计/宁红霞/63

■  批评论坛

——两岸青年批评家对弈——

海边的房间/张定浩/ 63

美好时光不再,但是……/蔡玫姿/ 70

人与城——蔡东论 / 岳雯/73

生命如嚼蜡──蔡东《木兰辞》中的生活启示与零碎智慧/陈雀倩/ 75

■  理论新见

生成与流变--基于文学语境对“历史”理论的观察与考量 /李仰智/78

第六次科技革命背景下文学地理学的科学性探讨/李志艳/84

 

 

■  诗坛万象

文学史深处的精神暗河——昌耀诗歌论析/张立群/89  

恬静、典雅——谢默斯·希尼的《子弹的歌谣》读后/范 祎 吴代红/96

■  最新文本

——东西的《篡改的命》——

绝望的反抗 /吴义勤/100

主动篡改与自我处刑 /杨庆祥/104

还能悲伤,世界就有希望——东西《篡改的命》的一次对话 /谢有顺 东西/107

■  现象解读

同宇宙重新建立连接——刘慈欣综论/吴言 /113

■  对话笔记

关于杨显惠作品的通信/杨光祖 赵勇/ 119

对话笔记,“这孩子深沉”——访谈:周李立的小说来路/ 赵 依 

周李立 / 122

■  个人锋芒

小说的历史感:遮蔽还是祛蔽? ——以贾平凹的《老生》为例 /陈 冲/127

■  绿色批评

现当代文学研究的若干维度——王彬彬近作的方法论启示/李 浩 /133

地域文学的价值与研究方式——《中原作家群研究丛刊》解说/吴圣刚/139

浅论方方小说中的女权意识/王 莹/141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学写作——邱华栋创作论/张梦妮/146

■  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

孤儿的流浪与成长——论20世纪中后期台湾文学中的“孤儿意识”/行 超/151

文化创伤的构建与精神世界的重建——论陈谦的心理小说/丰 云/157

■  艺术时代

作为文化产业的中国音乐剧/周映辰/160

■  当代艺术视角·苏旅 主持

  拥抱之四 (纸本水墨)/ 杜小同 /封底

 本刊2015年度目录索引/李沙玲/165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