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少咸宜的动画电影不胜枚举,高调的娱乐、精美的画质以及细腻的情感都是老少咸宜的根本。然而《小王子》的“老少咸宜”有些与众不同,这还要从电影的原著说起。
《小王子》是法国作家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于1942年写成的成人童话。与常见的童话不同,小王子的故事线比较晦涩,但文字优美。故事以孩子的视角来对抗成年人虚伪、教条的世界,以小王子的口吻写出了寂寞的心灵和不可抗拒的长大,再结合原著的创作环境和作者本身的经历,让这部有着优美文字的《小王子》呈现更多现实庞杂的影射。
简言之,原著是一部全年龄级童话,少儿读者会从中得到一个优美的童话,而成年观众会从中找到对逝去童年的缅怀。这种特殊的全年龄级受众, 被巧妙地过渡到电影中,电影《小王子》的“老少咸宜”的特殊之处在于从原著角度出发,并建立在大众娱乐的基础上,在不同受众眼中有着不同的解读和含义。尽管每个人的生活阅历都不尽相同,但不同年龄段的观众都会在电影里看到昨天、今天、明天的自己。
这部法国动画请来了美国制作团队,来自《功夫熊猫》的导演马克·奥斯本,一水儿的梦工厂幕后,汉斯·季默大神的配乐,再加上英法配音版本都请来超过10位明星献声。这一切让该片具备双重属性,美国导演拍法国动画,有美式精致画质和娱乐属性也有法式的细腻情感,继承了原著衣钵并进行传统演绎。
这个“传统化”构架了一个全新的故事体系,用讲故事和“戏中戏”的方式,将原著故事融入到现实世界中,一个正在被成人教条世界束缚的小女孩、神秘的飞行员邻居、一场奇异的冒险,书中的小王子形象通过老飞行员之口传递到小女孩心中,进而从2D的折纸风格画风进化到后期的3D世界,最终让小王子跳出二次元,开始一段亦幻亦真的冒险,正如结尾喷发而出的星星,打破成年世界的束缚,回到阔别已久的家园。小女孩与老飞行员的忘年交、小女孩与小王子跨越次元的交流,最终汇聚一起,小女孩与小王子一同冲破束缚,回归童年应有的欢愉。
该片略去了原著较晦涩的推进模式,同时引入小女孩的主线,让两个次元互为对比。两个世界不同的视角,老飞行员讲述《小王子》的故事,其实是“讲述曾经自我”的过程,而小女孩的视角乃至最后与小王子会面的故事,其实是“体验自我,找回自我”的过程。这样的故事改编非常新颖,将《小王子》的故事进行了通俗化的演绎,也更容易传递原著的精髓。
电影中,不同年龄段的观众会领会到不同的内涵。作为童话故事,奇思妙想的情节和斑斓多彩的画面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爱玩和好奇的天性可以让孩子们从电影中小王子身上找到对抗全世界的武器,小王子始终坚守着未被利欲熏染的“纯真”世界,这在孩子眼里是非常值得推崇的,或许他们无法理解片中更多的隐喻,甚至不了解玫瑰的代表,但从五光十色的冒险中,他们可以发现处于纯真世界的自己,从直观的画面影像中认知美与丑、善与恶、好与坏。
小王子身上承载着作者祈望回归纯真世界的愿望。在小女孩听故事的纸质画面中,在小王子自己的故事里,飞行员是惟一可以跟小王子交流的人,他代表着没有忘记童年的大人,是一个童心未泯的角色。飞行员象征作者本人,他拒绝做无聊的大人,重新穿透浅易的生活表象,直达生命内里,深入发掘源自灵魂深处的、最淳朴的生命之真。至于B612星球上的玫瑰,不正代表我们逝去的初恋吗?
影片后半段,小女孩进入童话故事,来到被成年人所接管的世界,见到一个被成年世界教条和欲望束缚、忘了自己是谁而只会工作的小王子,这代表着长大之后失去童心的你我。被代表欲望的猴面包树蚕食的B612星球、在温室中凋谢的玫瑰……长大后小王子的世界是那样的黑暗。
还记得那只狐狸吗?小王子遇到狐狸之后,后者要求小王子驯养它。在故事里,狐狸代表着童年与成年世界构架的惟一桥梁。狐狸指引小王子找到回家的路,使小王子分清自己的玫瑰和玫瑰园的玫瑰是不同的。在小女孩的世界里,狐狸又指引小女孩找到小王子,让他记起自己的过往。影片中这一角色其实贯通了纯真与成年两个世界,也是推进故事的重要线索。狐狸在片中承担了一个点播人们心灵世界的作用,只有与小狐狸在一起,我们才会放下成年世界的烦琐,回归到纯真的世界里。
其实电影《小王子》的主旨非常简单,像《小飞侠》那样,要保持初心的童真。然而《小王子》并不是《小飞侠》,后者还有梦幻岛作为逃避现实世界的避风港,而在《小王子》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长大,这无疑令人伤感。但电影最后让小狐狸陪伴小女孩穿越次元,拯救了小王子,回到B612,砍掉吞噬家园和心智的猴面包树,与凋零的玫瑰一同观看日出。观众积攒已久的情绪就像被释放的星星一样,得到了彻底的宣泄。
长大了,就无法回到童年。但不要紧,不要忘记我们曾经作为孩子时的初心,不要忘记当初对爱和梦想的承诺。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找回自己最初的状态,因为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长不大的小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