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作家立传 为文学写史——谈杨立元的地域文学评论系列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11月05日15:22 赵锡臣

  近几年来,著名文艺评论家杨立元的评论视角下移,热切关注地域文学,先后写出了《唐山作家论》《滦河作家论》《老呔作家论》《燕山作家论》《丰润作家论》《丰南作家论》《开滦作家论》《承德作家论》等评论专著,形成了一个以滦河、燕山和冀东北地域圈的作家为重点的评论系列,为这些区域文学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唐山、河北文学的发展繁荣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滦河、燕山和冀东北地域圈中的作家历来名人荟萃,文学形态丰富多样,尤其是现当代作家更是蜚声文坛,先后出现了张爱玲、郭小川、管桦、浩然、李尔重、李瑛、从维熙、张峻、郭秋良、单学鹏、何理、刘章、张学梦、旭宇、北董、韩作荣、峭岩、一合、何申、王立新、老城、大解、胡学文、关仁山、张楚、刘向东等著名作家。我们知道,所谓地域文学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理区域内,因独特的地缘关系自然而然结合成的某些在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宗教信仰、语言习惯、道德风俗、精神面貌、心理状态等文化层面上或隐或显地呈现出来的某种具有相近和趋同性的文学现象。地域文学的发展得力于多种条件,或者说是多种因素的聚合。如悠久的历史传统、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地域环境,但不可或缺的是得有评论家的扶持和归结,否则就有可能是一种无序的自然的散乱的状态。正是由于杨立元的不懈努力,才使得这些作家结成群体,文学成为现象,以致青史留名,为后人对这些作家的研究以及文学史的续写留下了翔实的材料,同时也会对21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繁荣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这些评论系列中,杨立元以创造性学术姿态和宏阔的批评视野,对这些文学现象从历史的纵向和当下的横向的节点上进行了较为完备的理论阐释、科学命定和体系建构,对这些作家群落从宏观到微观、从群体到个体进行了理性观照和审美界定,对这些作家多样化的个性特点和多元化的创作特征进行了细密梳理和理论归纳,相继提出了“滦河作家群”、“老呔作家群”“燕山作家群”“上庄诗派”“开滦作家群”“丰南作家群”等作家群体以及“山乡文学”“山海文学”“平原文学”“地震文学”等文学形态,这样就使得这些区域的文学上升到了一个理论的高度,使得这些区域的作家形成了一个坚实的文学群体,让世人瞩目。可以说,杨立元是通过他所创造的充满了心理能量、文化势能和精神图景的文本,重新呈现了一个既具有共性又不乏个性的文学景观和既具有地域性又有全国性的“北方”诗学的精神气象,建构了滦河、燕山和冀东北地域圈的作家谱系,完成了为这个地域作家立传、为地域文学写史的重任。

  在评论中,杨立元是用他整个的身心去倾听,用他整个的生命去考量,他与被评作家的一切都是近距离的,是面对面、心贴心的,是血脉紧紧连接着血脉的,甚至可以说是生命与生命的无间隙契合。他了解这些作家的创作个性和审美向度、了解他们的精神追求与内在心语,他直接把自己融入被评者的文学世界与精神宇宙之中,与他们共同呼吸、共同拥有不二的生命律动,能以近距离的角度尽写他们异于常人的审美思想、艺术特色乃至生存状态、价值观念等等。因而,我们总感觉他的分析与评论,总是那么细致入微、那么鞭辟入里、那么恰如其分。他对被批评者既能以诗的视角、诗的灵动、诗的意趣去认识与体味,又能以理性和审慎的态度去剖析,从而使得他的批评既能切中个中三昧、说出文学佳品的妙处,又能不脱精准的学术之维。如他对“三驾马车”“丰南作家群”“上庄诗派”“唐山作家群”“承德作家群”的研究都历经几十年的时间,做到了“知人论世、顾及全篇”。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是,他不仅提出了作家群体,归结了文学形态,还帮扶了许多作家。可以说,如果没有他的发现,可能有些底层作家会永久沉失于民间;如果没有他的激励或指引,即使有些有名气的作家也许不会在文学的道路上走得那么顺畅、那么遥远,如“三驾马车”。

  杨立元的评论系列十分生动而又立体化、开放性、包容性地呈现了滦河、燕山和冀东北作家的共性文化因子之外的诸多不可消弭的差异和不可规约的个性。这显然至关重要,因为诸多的地方文化研究者们往往会排他性地“建立”起一种所谓的地方核心文化,也据此排除了文化因子多重聚合和碰撞的空间结构和可能性前景。杨立元在令人信服而精准地在追溯这些地域文学的生成延展过程中,注意和发现了不同文化因子下的差异性的文学和文化的繁复景观,从而梳理出《山乡文学》《山庄文学》《燕山文学》《长城文学》《上庄诗派》《老呔文学》《山海文学》《开滦文学》《地震文学》《山乡文学》《城市文学》《平原文学》等异质性的文学气象。他同时也准确地归结出了滦河作家的“刚柔相济、兼容并蓄”的创作风格,燕山作家的“博大沉雄、明丽清新”的审美风范,老呔作家的“简洁明快、委婉清亮”的文学禀赋,承德作家的“质朴醇厚、清新亮丽”的独特美质,这无一不显示出鲜明的地域特点和多彩的文学景观。也正是这些评论系列文本是多层面、复合体式的文化合成,而做到了文学与美学的完美融合,理性与诗性的深度契合,历史与现实的互为结合,内容和形式的有机妙合。因而也使得这些区域的作家风格和文学形态有如滦河两岸和燕山南北山麓的风景纷繁变化、绚丽多彩,令人目不暇接,赞叹不已。

  杨立元集数年之功夫,用全身之精力,写就了洋洋400多万字的地域文学评论系列作品,令人叹为观止。这个评论系列不仅为河北文学乃至中国当代学史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史料,对重构滦河、燕山乃至整个河北文学史也有着重要意义,所以有些评论家把他的地域文学评论系列称为“无韵的文学史记”、“中国北方文学断代史”和“冀东北部文学史”,这并不为过。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