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电影《铁血残阳》揭秘一段尘封的历史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9月30日02:37 赵葆华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一批抗战题材电影作品联翩而出。有的是宏大叙事全景式表现我中华民族奋起抗战痛歼日寇的史诗图景,有的是淋漓尽致地呈现我抗日战场的某一场战斗。而纪录电影《铁血残阳》则发现了二战时期一段尘封历史,用影像见证日寇令人发指、灭绝人性的罪行。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1942年4月,日军围攻驻守在菲律宾克雷吉多尔岛上的美军,久围之下,美军被断水断粮,物质极其短缺,几乎完全丧失了战斗力。美菲联军总指挥温莱特中将为了保护9万美军官兵的生命,牺牲自己的荣誉向日军投降。事件从这里起始,影片深入探究日军虐待美军俘虏的罪行。美军俘虏中的1500余人包括温莱特中将辗转到中国奉天(沈阳)盟军战俘营,最初关押在北大营。1931年日军就曾炮轰北大营,导致了令中国人刻骨仇恨的“九一八”事变。《铁血残阳》呈现了美军战俘不堪回首的历史记忆。这在中国的影视作品中从未涉及,连美国的影视作品也未表现。发现、表现这段历史不是为了揭秘,而是为了历史见证。《铁血残阳》让历史事件本身说话。电影制作者勾沉出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让今日的我们看到,战争不分国界不分种族,日军虐待美军俘虏的暴行令人发指。9万余人的美军俘虏队伍,在转移中被日军打死折磨死病死饿死的就有一万多人。日本的盟军战俘营里,看守美军俘虏的日军以摧垮美军俘虏精神为快慰,对英语文化的蔑视,对美国人的蔑视,得到触目惊心的呈现。美军俘虏不被当人看待,而把他们当作为日军生产军用物资的机器,尽兴对其折磨,随意施暴殴打,像牲畜一样完全丧失了人性。

  《铁血残阳》的创作者牢记作品的文化身份——纪录电影,在严格遵循呈现真实历史事件的前提下,十分注重艺术表达。影片将小角度切入和大背景呈现结合起来。小角度切入,呈现沈阳的盟军战俘营虐待俘虏事件;同时呈现历史大背景,从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到日军偷袭珍珠港直至太平洋战争爆发再到日军战败投降。在这个大背景下呈现了中国的抗日持久战,呈现了同盟国对德日意全面开战。战俘营里,日军的精神也随之变化,从狂妄到丧心病狂到绝望。影片以历史真实影像为主,以真实文字为据而进行的情景再现为辅。真实感形成强烈的代入感,情景再现和细节再现增强了艺术魅力和表现力。影片中大量运用对比手段,战俘营里日本军曹佐藤感受到日本不可挽回的战败,精神崩溃而自杀,他的死是军国主义对他的毒害,也是军国主义不可挽回的必然的溃败。相比之下,用军国主义毒害日本国民的首相东条英机鼓动日本军民为帝国献身、为天皇献身,他自己则贪生怕死,几次自杀而不敢,最终被判绞刑。

  影片客观呈现美国的英雄观念也给人留下饶有意味的印象。温莱特中将在绝境中不选择血战到底而选择投降,他获救回国后不受冷遇不被追究,反被总统和国民当作英雄来欢迎。这表现了美国人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英雄观。在美国人看来,温莱特为保护部下9万余官兵的生命而选择投降,这就是英雄。这和我们的观念有差异。不同价值观的呈现,特殊角度的切入,特殊的历史事件,让这部影片既充满历史感,也充满鲜活感和人文精神。影片的结构非常值得称道,《铁血残阳》选用了环式结构,影片的开头和结尾都选择日本投降仪式,那是1945年9月2日,在太平洋东京湾美军战舰密苏里号上举行的投降和受降仪式。在这个历史胜利的框架下,见证和回忆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不是为揭精神伤痛,而是为了吸取历史教训,反对军国主义、反对侵略战争,是为了警示后人,远离战争,永远捍卫和平。

  《铁血残阳》叙事大气,呈现冷峻而深刻,具有气势感和力量感,同时兼具历史感和现代感。让历史事件本身说话比平庸的编造故事更具感染力和震撼力。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