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刘慈欣的科幻美学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9月30日02:09 姚海军

  按最为简单的科幻分类法细分,刘慈欣的作品属于典型的硬科幻。刘慈欣曾在《科幻世界》的访谈栏目中坦陈自己的硬科幻创作理念:“在想象世界中展示宇宙的科学美”,即用科幻的方式“释放禁锢在科学方程式中的美”。

  当人们说科幻是小众文学的时候,指的其实就是刘慈欣所代表的这个子类。然而,今日中国最为畅销的科幻小说家却是刘慈欣,他的读者涵盖了社会的各类群体。这样的奇迹并非巧合,通过文本分析,我们可以找到刘慈欣科幻的美学特征。

  刘慈欣的大部分作品描绘的都是宇宙级别的惊人事件,其中充满了让人目眩神迷的超技术。在《微观的尽头》中,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终极探索导致了宇宙反转;在《流浪地球》中,太阳走向生命的终点,人类驾着地球开始流浪;在《乡村教师》中,硅基生命联邦与碳基生命联邦在以万光年计的空间内展开了时间跨度长达万年的星系战争;在《中国太阳》中,中国人在同步轨道上建成了面积达三万平方公里的巨镜;及至后来的《超新星纪元》和“三体”三部曲同样如此,前者中,一次超新星的爆发,让地球文明只剩下孩童;后者中,人类为了种族的延续,与宇宙中神一样的外星文明展开了惨烈的科技竞赛。

  刘慈欣对创造性想象的追求有一种商业小说作家罕见的执拗。他曾坦言,一旦发现自己准备用的某个科幻构思被别人写过,他就会彻底失去对这个构思的兴趣;但另一方面,他又表露出典型的商业小说家的价值追求,坚持类型小说写作必须考虑读者和市场。

  作为当下最具影响力的科幻作家,刘慈欣就是这样一个矛盾综合体:他说人物不是科幻小说的核心,但他的小说中的人物却比其他很多作家笔下的人物更为立体丰满;他说科幻小说应该从文学中剥离,但他的小说却比其他很多作家的作品更具文学意味和色彩。而对于“展现宇宙中的科学美”,刘慈欣也表现出坚持与妥协的两面:他坚持自己的写作理念,同时也特别在意读者阅读价值取向的细微变化。或许正是这样一些矛盾的对立统一,最终让刘慈欣成为当下中国少有的影响力超越科幻疆域的科幻作家。

  刘慈欣为科幻文学带来了多向度的突破,通过《乡村教师》《中国太阳》《球状闪电》,他开创性地构画出真正国人视角的复杂未来,展现出了中国气派。而在此之前,我们的科幻小说中即便有中国视角的未来,也基本上是简单化的,很少能让读者拥有宏观感受。刘慈欣的作品震撼性地标示出人类想象力所能达到的新边疆,超越的尺度和速度可以用“跃迁”来形容。 他的科幻小说具有科学玄妙之美的奇绝构想,每一部作品都包含一个或多个令人拍案称奇的科幻设想。比如在《三体》三部曲中,宇宙中的神级文明仅仅用一片“二向箔”即将整个太阳系变为精美绝伦却再无生机的二维画卷。他的小说兼具宏大的场面和精致入微的细节。他特别善于用生动形象的文笔勾画宏大场面,精准地触动了核心科幻读者的兴奋点。也许让小说宏大起来不难,但在宏大的同时兼具精微,或者说能够依靠精致的细节让“宏大”富有质感,让宏大与精微相互映衬,则需要超凡的功力。比如《三体》三部曲中出现的普通退休职工张援朝、杨晋文和媒老板苗福全,比如《乡材教师》中有姓无名的李老师。这些极富生活气息的小人物拉近了读者与宏大宇宙之间的距离。此外,刘慈欣的小说还有很多震撼性的经典画面。他不仅是个科幻迷,也是个电影迷,对好莱坞科幻片的成功之道颇有心得,并在创作中加以借鉴。他的每一篇小说都有着科幻大片必不可少的、足够震撼的经典画面。比如在《波斯湾飞马》中,伊拉克人骑着基因改造的飞马,如成群的飞蝗般袭向美国的航母战斗群,那遮天蔽日的场景无疑是狂想家才有的杰作。同时,他的描写又极为冷静节制,极大地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

  当我们感受刘慈欣所引发的热度时,刘慈欣其实已经通过他的一系列强势作品建立起了新时代硬科幻的美学标准。这一标准将对中国科幻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