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苦难中起舞,在炮火中绽放——评影片《战火中的芭蕾》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9月09日07:18 许 波

  由中俄两国联合制作,八一电影制片厂、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等联合出品,尼基塔·米哈尔科夫监制,董亚春导演的影片《战火中的芭蕾》,将芭蕾和战争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讲述了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前后发生在东北边陲小镇上的东北抗联部队带领老百姓和苏联红军同仇敌忾共同抗日的可歌可泣故事,展现了男女主人公在抗日烽火中的芭蕾情缘和跨越国界的凄美恋情,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凶残与伪善,展示了中俄两国军民患难与共、携手并肩、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战斗友谊。影片不仅有残酷的战争,更有浪漫的爱情和唯美的舞蹈。

  影片首先展现了战争状态下的残酷和日本侵略者的残忍。影片中,日本侵略者为了“毒气计划”而将所有修建仓库的中国工人用毒气杀死。为了追查日本调度官的死因,他们将所有中国车站工人集中在一起,以一分钟杀死一名工人的手段,逼出抗联的地下工作者。他们甚至疯狂到连几岁的孩子都不放过——鹅儿的弟弟仅仅只是出于调皮而用飞刀把吊着的被日本人绞死的尸体打下来,就被认为是反抗的举动而被日本军官无情地打死在他母亲的怀里。但在这种残酷的白色恐怖统治下,小镇上的人们并没有心甘情愿地默默忍受,他们或主动或被动地以各种方式进行着反抗。火车司机王长威作为抗联地下战士,为抗联和苏联红军搜集日军情报;大憨为了鹅儿免受日本调度官的凌辱勇敢将其杀死,并投身抗联;而鹅儿一家则冒着生命危险救助并保护苏联红军侦察兵安德烈……所有这些都反映出被压迫人民的坚韧、顽强与不屈。同时,影片还表现了小镇人民对取得抗战最终胜利的坚定信心和坚强信念。诚如影片中柳芭大妈所言:“悲伤和困难,总会离开懂得努力和等待的人。”残酷的白色恐怖统治、日本侵略者的残忍、被压迫人民的不屈与坚韧、希望与抗争被影像真实地映现在银幕之上,凸显出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人民坚韧而善良、英勇而顽强的品性。在此之上,犹显出日本侵略者的残暴、残忍与无耻。

  《战火中的芭蕾》在艺术表现上最突出的特色是诗意的呈现。这种极具浪漫色彩的诗意呈现首先是由细腻的细节描述表现出来的。安德烈为了完成任务不辞而别。鹅儿拿着安德烈给她留下的信和刻有安德烈母亲翩翩起舞照片的怀表来找柳芭大妈为她读信。柳芭大妈从怀表上知道安德烈就是自己失散多年的儿子,先是惊愕,随即是激动,带着鹅儿沿着铁路快步地飞跑,似乎要将远去的儿子追回来。最终她和鹅儿都无力地躺倒在白雪皑皑的大地上。影片以这一组镜头,将母亲盼望见到失散儿子、鹅儿盼望见到远去恋人的心情真实地表现了出来。小镇解放后,鹅儿带着安德烈来到柳芭大妈的面包房,进屋后安德烈望着墙上那些熟悉的亲人的照片,似乎意识到了什么,眼中既有茫然又有惊喜。里屋正在和面的柳芭大妈和面的双手由快而慢,最终停止,身体由于激动而颤抖,但却不敢回转身来。直到安德烈快步走到她的身后,用双手抱住她,嘴里喊着“妈妈,妈妈”,柳芭大妈才猛然回过身,用沾满面粉的双手轻抚着安德烈的面颊,泪水不由自主地淌了下来。而目睹这一切的鹅儿则将脸转向了外面,眼中浸满了泪水。影片中这类细节描写细腻、鲜活、真挚,体现出诗意的美。

  该片善于通过充满美感与深度的画面叙事传情,并借此彰显出浓厚的人道主义情怀。在影片里,随处可见诗意而浪漫的画面:宛如油画的边陲小镇,令人动容的教堂里孩子们唱圣诗的场面,金黄色白桦林中一袭红裙的女主角翩翩起舞……这些极具质感与诗意的美好画面与硝烟弥漫的血腥战争场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影片前半部分表现残酷的白色恐怖下人们生活的画面多为阴暗低沉,给人以压抑的感觉,而表现解放后小镇人们生活和鹅儿与安德烈爱情的画面则明艳亮丽,给观众以自由和美的感觉。尤其是影片快结束时,鹅儿在白桦林中为安德烈起舞的桥段,美轮美奂,意味深长:鹅儿身着火红色裙装,起舞于金黄色森林之中,伴着优美的旋律,美到让人感动。而在安德烈的眼中又不时幻化出一袭白衣白裙舞台上鹅儿起舞的样子,虚实之间,将中国女孩的圣洁心灵,以及在爱情中的热情似火,进行了完美的呈现,升华了爱的主题,浪漫、温情而诗意盎然。

  该片的配乐对情感的烘托同样起到了诗化的作用。全片以芭蕾舞剧《天鹅湖》的主旋律作为主要配乐,根据情节与画面的变化或高亢或低徊,极好地诠释了内容。尤其是影片临近结束时,安德烈带领苏联红军和抗联军民进山剿灭负隅顽抗的日本侵略者,鹅儿和安德烈的母亲柳芭大妈在面包房焦急不安地等待前线的消息。一袭红裙跳着芭蕾的鹅儿的画面、柳芭大妈脸上关切不安的神色的画面和安德烈与敌人激烈战斗的画面不间断地交替变换,在《天鹅湖》主旋律的烘托下,将影片的气氛和观众的情感推向高潮。鹅儿的芭蕾跳到最高潮时,画面转到了战场上安德烈中弹牺牲,音乐在这时也达到高潮,随即戛然而止。残酷的战争、最美的舞蹈、伤心的母亲、热烈的恋人……在音乐的强烈烘托下融为了一体,其中的诗意与壮烈也自然而然地映现了出来。

  该片中不止一次出现刻着芭蕾舞照片的怀表,它的每一次出现都代表着不同的意义。影片开始时,伴着老年鹅儿的画外音,打开的怀表放在墓碑前,在缅怀亲人的同时引出“故事”;剧中,这块怀表成为了男女主人公分别时的定情信物;再后来,这块怀表又成了分别多年母子再度重逢的纽带;影片快结束时,这块怀表见证了男主人公的壮烈牺牲和依依不舍……一块普普通通的怀表,承载了历史的变迁,见证了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更见证了优美的芭蕾在苦难中起舞、在炮火中绽放的韵律和诗。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