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金鼓槌》:从恐惧到无畏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9月09日07:11 戴白夜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而拍摄的众多影视作品中,河北电影制片厂等出品的电影《金鼓槌》是一部别开生面、另出机杼的佳作。它根据1940年春天发生在我省藁城地区的一个真实历史事件而创作,讲述了一个悲壮、凄美而冷峻的独特的抗日故事,以小见大地从另一个视角反映了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具有很强的思想震撼力和观赏价值。主人公金鼓槌是一个身怀家传高超鼓艺的普通年轻人,活泼而幽默,在他常有的“坏笑”和眼神中闪动着几许机智与狡黠。电影在金鼓槌深情旁白中娓娓地展开叙事。

  导演王家卫曾说:“影像是一种感觉的捕捉”。从本质上说,电影是一种视听符号的运动。这部电影不仅对冀中平原农村的古朴风貌和风俗有着颇具视觉冲击力的捕捉,更可贵的是它塑造了一个有变化、有发展、有性格、有血性、有担当的主人公金鼓槌的艺术形象,表现了他从小爱到大爱、从恐惧到无畏的生命历程:敲爆了埋藏在太鼓中的炸药,炸死日寇小队长和12名士兵,自己也壮烈牺牲。

  如何将这样一个故事讲好,考验着创作者们的功力和智慧。有人说,简练是才能的姊妹。这部电影把抗日战争的宏大主题,寓含在一个乡村平民的悲欢故事中,充满民族的尊严和人性美、爱情美的内涵;在简练的、颇具特色的镜头运动中,让观众深深地感受到一种情感和意象的延伸,不仅作用于观众的感官,而且触及心灵。这种欣赏情境的获得,在于编导采用了“两极张力”的艺术结构——敌我、爱恨、悲喜、强弱、误解、镜像……无不显示出编剧、导演姜洋孜孜以求的匠心独运。日寇小队长石原一郎伪善、凶狠而狡诈,他带兵追捕我受伤的八路军交通员而冲散了喜气洋溢的金鼓槌的婚礼,剧情陡转,由喜而悲。金鼓槌对剪纸能手彩铃姑娘由暗恋进而到无所顾忌地狂热追求,但彩铃并不喜欢他,一热一冷,形成了强烈的感情落差,令观众悬想并忍俊不禁。金鼓槌与石原一郎因故交集,令他父亲和乡亲们产生误解;彩铃义救八路军伤员被误为男女私情遭人责骂,这些都形成了两极情感的激烈冲撞。特别令人称道的是金鼓槌的思想性格脉络的逐层揭示,从对彩铃爱恋的“小爱”,发展成对民族大义、对乡亲、对家乡的“大爱”;从开初对日寇暴行“咱怕”的恐惧到无畏地击爆炸药的惊天一击,具有无可辩驳的思想、性格、情感变化的逻辑力量,使金鼓槌的形象得以升华、永生。

  这部电影还很重视影像的视觉效果和音响的听觉冲击力,如彩铃给伤员送饭的多次山间行走运用了“两极镜头”,从而显示出剪影效果;强弱、节奏不同的鼓点声,和谐地配合着剧情的进展,从而成为这部作品的有机组成元素,敲击着观众的心弦。山乡月夜、溪流等空镜头的运用也恰到好处,营造出宽阔的审美空间。三个主要人物的刻画也是出色的。在短短的一部电影作品中有如此多的看点、笑点、泪点和动情点,实属难能可贵。

  但是也有美中不足:金鼓槌以及当地群众的高超鼓艺及其阵容和气势表现不够酣畅和震撼,与石原一郎的鼓艺“对决”更缺乏表现。但瑕不掩瑜,《金鼓槌》堪称我省近年电影作品中的佼佼者和新成果,则是肯定无疑的了。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