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奖演员优秀剧目数字电影工程、戏剧电影《山村母亲》日前在山西运城举行了首映式。这是蒲剧史上第一部现代戏电影。蒲剧,又名蒲州梆子,因起源于山西南部的蒲州而得名,是山西四大梆子中最古老的一种,约形成于明代嘉靖年间,流行于晋、陕、豫、甘、青、宁等广大区域,被誉为梆子戏根祖。2006年5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4年,山西运城市蒲剧青年实验团在财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集中全团力量开始编创蒲剧现代戏《山村母亲》。主演景雪变是“二度梅”获奖者,她和主创人员一起深入平陆山区,体验群众生活,感受基层冷暖。投入演出后, 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他们又对该戏进行了精心打磨,剧本先后四易其稿,组织专家论证不下40次,最后形成现在的版本。该剧讲述的是改革开放初期,一位山村母亲为了让儿子走出大山开创新生活而不惜负重的一段艰难岁月。剧中强烈的矛盾冲突,将社会转型期的城乡人际关系演绎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对冲破城乡社会二元结构樊篱这一时代课题进行了探索。从2009年到2014年,《山村母亲》获得了许多荣誉与奖项,并先后五次应邀进京演出。
景雪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电影的拍摄,是继《山村母亲》荣获全国优秀保留剧目大奖和入选国家艺术基金之后迎来的又一个大事,对于蒲剧艺术的传承和传播、繁荣和发展具有深远意义。蒲剧从诞生至今已有近700年的历史,此次是蒲剧现代戏第一次拍成电影,对戏剧演员来讲可谓不小挑战,景雪变饰演的老旦是自己艺术行当方面的一次跨越。景雪变认为,只有将真感情投入到电影创作中才能打动观众。她演哭戏从来不用眼药水,一直都是发自内心的情感流露。在电影拍摄之前,景雪变一行人就经常下乡为老百姓演出找感觉,“我们经常和村里的母亲们交流,把学到、看到的一些东西以及自己作为母亲对儿子的切身体会,都糅合在剧中,让感觉和感受融为一体”。
谈到将戏曲拍成电影,景雪变觉得这样的电影目前还是太少,不能满足百姓的需要:“如果将舞台上的戏曲拍成电影会有更好的传播效果,首先电影不受场地限制,会传播得非常快,会有更多的人了解蒲剧。我们应该鼓励多拍一些这样的电影,尽可能地满足老百姓的文艺需求,把老百姓心想的事情做好”。 (夏宁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