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历史真实为创作生命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8月24日07:16 王伟国

  《太行山上》以史诗般的叙事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八路军129师在党中央毛主席领导下创建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开展广泛的山地游击战和平原游击战,并向广大人民群众和友军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充分调动人民群众抗战热情,在晋东南、晋西、晋南地区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的过程。在上党战役中有36万上党人民竭尽全力支持八路军,全区12万劳动力有三分之一直接随军参战,说明了人民战争的伟大力量,把人民群众武装起来一致对敌,敌人再猖狂也会葬身于人民战争的海洋当中。

  中华民族所进行的抗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战争,因而能够唤起全国人民抗日的热情,使他们投入到民族救亡的伟大历史洪流中去。《太行山上》以影像的形式,表现出这一历史规律,更重要的是表现出在战争背景下如何建立抗日根据地、抗日民主政权,进行减租减息、开荒种地、开渠引水、引进良种科学种田、发展生产、精兵简政、组织人民群众参与抗日战争等等,激发更多的人民群众的斗志和抗日热情,增强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的必胜信心,这也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伟大胜利。

  《太行山上》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尊重历史,敬畏历史,视历史为创作的生命,这是王朝柱一贯坚持的历史观和美学观,也是重大历史题材的根本要求和原则。在该剧中艺术家们认真地做到了三个历史真实的再现。其一,真实再现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剧中95%以上都是历史真实事件构成的。其二,再现了重要历史人物。如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陈赓、陈再道等一大批革命先辈的英雄形象,做到了性格鲜明、形象生动。其三,再现了历史氛围的真实性。该剧再现了真实的历史事件和重要的历史人物,对构成全剧历史氛围的真实性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剧中的人物造型、空间造型尤其是129师造型更加出色,是在真实的师部里拍摄的,这样使观众在观看这部电视剧的过程当中能体验到真实的历史氛围。在这“三个再现”的基础上,我们感到是一种艺术的再现,既是历史又是艺术,是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统一。此外,在艺术虚构上,该剧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如虚构的人物有罗毅、段芳生以及王俊宇等等,这些虚构人物对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使历史更加真实可信,更有逻辑性起到了重要的叙事作用。

  《太行山上》成功地塑造了若干个艺术形象,其中以刘伯承形象最为成功。他的性格沉稳而机敏、多谋而善战、坦荡而豪爽,表现出一个无产阶级军事家的优秀品格。剧作从三个方面塑造了刘伯承的形象。首先,集中表现了刘伯承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品格。当我们的国家遭受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时,作为祖国的儿子、革命军人,刘伯承义不容辞,毅然率领9100人的129师奔赴抗日战场,这是一种民族的责任、爱国主义的精神,是不畏强敌的革命精神和奉献精神。其次,刘伯承是坚决执行党中央毛主席关于抗日战争统一战线的卓越的政治家,坚持独立自主的游击战的战略思想,坚持抗战,坚持持久战,广泛团结进步人士的总方针,使129师在对敌斗争中不断取得胜利并不断地发展壮大。刘伯承动员说服范子霞参加八路军等,表现出八路军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形成势不可当的抗日潮流和坚决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去的决心,表现了刘伯承作为政治家、军事家卓越的胆识。第三,刘伯承是一个善于学习和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军事理论家和战略家。他精通游击战,其游击战思想不仅被我党我军认同,同时也被对手所认同,被称为是游击战专家。他在战争实践中所创造的“麻雀战”等战法不仅体现了毛泽东游击战争的思想,同时也有所创造发明,那就是机动灵活、因地制宜、百变不定,这是中国哲学思想在兵法上的体现。刘伯承的游击战争思想是抗战文化、军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129师从九千人进太行、三十万大军出太行的一个文化、军事原因。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