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啸震东瀛——谈台州乱弹《戚继光》人物形象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7月31日07:07 薛若琳

  最近观看了浙江台州乱弹剧团创作演出的《戚继光》,该剧刻画和塑造了明嘉靖年间民族英雄戚继光的生动形象。全剧以抗倭战争中台州大捷为背景,编织了复杂尖锐的戏剧矛盾,使人们感受到主人公坚贞顽强的品性和杀敌报国的豪情。

  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如南宋的岳飞、文天祥,明朝的袁崇焕、史可法,清末的林则徐等人,他们都曾与朝廷,或与权臣,或与奸人爆发激烈的矛盾冲突,所以创作起来有抓手,正反两方面人物存在严重的对立,在设置情节、塑造人物、制造冲突等方面,相对地给剧作家提供的空间和平台多一些。而戚继光则不同,在调任浙江抗倭时,他是一名中级军官,太上层的人事斗争够不着,而他与下层的兵将、军士都是同仇敌忾,奋勇杀敌。因此该剧在文本上如何营造激烈而浓郁的戏剧气氛,是摆在剧作家面前的一道难题。然而,剧作家姜朝皋毕竟是写作高手,在符合大的历史背景和历史趋势下,巧妙地突破了这一难题。精心设制了戚继光和浙直总督胡宗宪饶有趣味又引人深思的两个情节。一是戚继光走马浙东,雄心勃勃准备杀敌时,胡宗宪却命令戚继光在卫所囤田养马,给他坐冷板凳,使戚继光英雄无用武之地。明朝军队从上到下腐败成风,高点的军官吃空额,贪污军饷,低一点的军官乃至士兵竟滥砍百姓人头充当倭头去领赏。戚继光初到浙江,亲眼目睹这等禽兽不如的官兵罪行,当即义愤填膺拔剑斩杀了其中一个败类。而这被斩杀的小头目又是钦差赵文华的亲信,因而引发了赵文华对戚继光的不满。而当胡宗宪上门来“敲打”戚继光时,戚不但不领悟,反而直言浙江官兵军纪败坏,毫无斗志,一万官兵竟不敌八百倭寇等等。胡宗宪见戚继光如此桀骜不驯,决心要给他一点颜色,煞煞其锐气,遂不给其领兵打仗的权力,引发了强烈的外在和内心戏剧矛盾。二是坐镇东南沿海的钦差大人赵文华,畏敌如虎,却手握浙江生杀大权。对抗倭大局乱发指令,他不去检阅部队的战斗力和鼓舞士气,而是下令军民祭海,祈求海神逐退倭寇。这种荒唐的举动引起戚继光的愤慨,他断然拒绝祭海,而且暗中备战。结果就在赵文华、胡宗宪等军民大肆祭海之时,混在祭海百姓中的倭寇与海上的倭寇里应外合杀来,幸亏戚继光早有准备,一举击溃倭寇,保护了百姓生命财产安全。胡宗宪却下令有大功的戚继光闭门思过。随即上奏朝廷,称赵文华是佯借祭海之名,实为诱敌之策,才打了一场灭倭的大胜仗。这样既保住了赵文华的面子,又使戚继光免于追究抗命拒绝祭海的责任,并缓解了赵文华对戚继光的忌恨。接着有胡宗宪夜访戚继光,借棋盘对弈而进行开导的一场精彩的戏。两人相互搏弈,言在意外,相当传神。胡宗宪在恩威并施中告诫戚继光只会棋术不会心术不仅行不通,而且难以自保。戚继光却“执迷不悟”,坚称只要让他去带兵破倭,就是绑赴刑场也在所不惜。这样一个在官场混迹多年老谋深算的总督形象,和一个一心报国杀敌、不懂“为官之道”的战神形象,相互映照,双双呼之欲出。

  剧中另一个人物沈海平的出现,使人耳目一新。沈海平是前任浙直总督张经的女儿。张经因不去献媚取宠赵文华,打了抗倭大胜仗竟被诬陷下狱处死。深怀家仇国恨的沈海平深深敬慕戚继光,以身挡住了暗藏倭寇投向戚继光的飞镖。为了使戚继光能早日领兵上阵,得到上司更多的支持,以实现其“但愿海波平”的壮志,设法把自家珍藏的名贵字画以戚继光的名义送给胡宗宪,胡宗宪以为戚继光“开窍”了,岀于同样目的他又转手呈送给赵文华,彻底消除赵文华对戚继光的芥蒂,终于促成了戚继光就任宁、绍、台参将的职位,并同意他召慕义乌兵的请求。而戚继光知悉此事后却相当气愤,认为这是污损了自己的人格,并要查出行贿者砍断其献媚之手。这时站在身边的沈海平坦然把双手伸出来,使戚继光十分惊讶。这里安排了一场二人针锋相对又推心置腹的深谈,并通过独唱、对唱、重唱等形式抒发胸怀,可谓爱恨交融,情理并重。最终沈海平毅然离去。随后,就在有名的花街大战中,两军对峙的紧要关头,沈海平再次出现,并只身绕到敌后,放火焚烧倭寇大营,使戚家军又一次全胜。沈海平却身负重伤,死在了戚继光怀中。这一人物的塑造是该剧的一大亮点,使这种刚性的戏剧场面增加了柔美的色彩,加深了戏的情感浓度,同时也代表了广大民众对戚继光抗倭大业的全力支持。

  剧作家姜朝皋以厚重的笔触,独特的选材,新颖的视角,在乱弹《戚继光》中,真实再现了那个时代的政治生态,生动展示了一代战神戚继光集内忧外患于一身,却出污泥而不染的精神品格。他通过招募义乌新兵,创造鸳鸯阵、发明狼筅,终以极小的伤亡,歼灭倭寇,威震敌胆,直至彻底扫平延续两百余年的海患,成为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民族英雄。戚继光这个人物,在剧作者的笔下,充实饱满,性格鲜明,熠熠生辉。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