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在哪儿,我们的舞台就在哪儿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7月22日07:32 肇 锐 刘生平 王振江

  兵在哪儿,我们的舞台就在哪儿

  ——总政话剧团赴总装部队慰问演出侧记

  5月18日至30日,由总政话剧团35人组成的“演出服务队”,辗转于西昌、绵阳、江阴等地,行程7500多公里,深入到点多线长的总装所属部队基层哨所、班排点号,为一线官兵演出25场,开展文艺辅导、授课5次,驻地官兵、职工和家属9200多人观看了演出。

  深情的表演,带去了军委和总部首长亲切的关怀;精湛的艺术,给基层官兵长久的激励和感动。

  “英雄的航天人,我们来了”

  20日凌晨,从北京出发坐了38个小时火车,演出服务队抵达总装驻川西某基地。

  英雄的航天人,我们来了!这是总政话剧团第一次踏上有“探月港”之称的某发射场。演员们不顾车马劳顿,起了个大早,到发射塔下参观。面对高耸的塔架、威武的火箭,聆听着加注兵群体“澳星抢险”等一代代西昌航天人筑梦太空的感人事迹,不少演员眼圈发红。“亲眼看到官兵们为托举民族的航天梦,长年在艰苦寂寞的山沟里默默奉献,心灵很受震动,我愿一生都为他们表演歌唱。”来自服务队的郭达说。

  走下发射塔,演员们走上演出舞台。首场演出紧锣密鼓地在基地礼堂拉开。在幽默与感人的氛围里,由秦方、赵旭、郭笑等6位演员表演的小品《就是你》,深情讲述了羌族同胞与人民子弟兵的浓浓鱼水情。

  “我的最美是你胜利之美,为你加油鼓劲……”青年歌唱演员高原的一曲《祖国万岁》响彻全场,在官兵们的盛情邀请下,《春天的芭蕾》再一次令人陶醉。青年歌唱演员孙学翔演唱的《当那一天来临》铿锵有力、《感恩》情真意切。

  “光靠你一个人是不行的,能打仗、打胜仗,就是要人人都能打得赢……”为人熟知的青年演员邵峰与搭档郭笑、嵇瑞星带来小品《知识竞赛》,生动地展现了基层生活的多彩欢乐,诙谐幽默中深刻阐述了“能打胜仗”的大道理,震撼着每一位官兵的心灵。

  由表演艺术家魏积安、郭达、梅丽萍、孙涛等表演的小品《楼台新曲》《父亲》《紧急后送》《东边日出西边雨》,讲述了一个个中国好故事,描绘了一段段激情燃烧的强军岁月,塑造了一个个血肉丰满、形神兼备的新一代革命军人形象。

  一个个节目演完,欢呼声中,又加演一个、两个,艺术家们零距离的演出,在官兵面前精彩呈现;一次次握手,献花,拥抱,再拥抱,兄弟般亲密互动温暖着每名官兵……

  “兵在哪儿,我们的舞台就在哪儿;基层在哪里,艺术家的生活就在哪里。”带队的总政话剧团团长王宏对记者说,“走上‘为兵服务’的主阵地,擂响催征战鼓,唱响强军战歌,是此次慰问演出的主题和目的,也是文艺战士的职责所系、使命所在”。

  “总政话剧团的艺术家们直面强军实践,用心演绎出了属于航天人的‘风花雪月’,为基地官兵献身航天注入了铁血阳刚。”驻川西某基地领导看完首场演出后评价道。

  “我是一个兵,一切为了兵”

  21日上午,演出服务队来到总装驻川西某发测站,为正在备战某型号试验任务的科技人员和部队官兵送上了一场精彩演出。

  青山下,塔架旁。一条横幅、一组调音台、几张座椅,演员们在简易的舞台上赢得阵阵掌声和欢呼。突然,天空飘起雨来。在小品《就是你》演出时,雨越下越大,地面上很快溅起了水花,雨水不停地打在演员身上。演员坚持冒雨演出,既不加快节奏,也不降低标准,台下穿着雨衣观看演出的战士们,不断地擦着眼睛,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直至小品演出结束才转移至“功勋塔”下的狭小空地。没有音箱、没有话筒、没有座椅,但大家紧紧围坐在一起,官兵与演员们的距离更近了。

  在西昌的山上矗立着一座75米的标校塔,是基地有名的“夫妻哨”,四级军士长张兴安的家就安在这里。他是某卫星观测站的一名普通操作手,已经在测控岗位上坚守了10多个年头,数百次为测量设备精准定位。3年前,考虑到他一个人在标校塔里工作十分艰苦单调,场站领导决定在这里特设“夫妻哨”,张兴安才把妻女接到这个高塔里来。有任务的时候,75米的高塔,张兴安两口子一天要上下十多趟。他们坚守岗位的感人事迹,让每位演员肃然起敬。他们专门为这个“夫妻哨”的一家三口进行了表演,郭达连唱了秦腔《三滴血》和小品《换大米》中的经典选段,秦方流着泪朗诵了诗歌《爱情的故事》。

  24日一大早,演出服务队来到总装驻川某基地科研试验新区的电弧风洞厂房。这座电弧风洞是该基地在科研试验新区建成的首座风洞,广大科技干部仅用了22个月就建成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功率电弧风洞。歌唱英雄的气动人,礼赞英雄的气动人,演员们都拿出了看家本领。敞亮的“弧光大厅”里,欢笑声此起彼伏。

  一束束鲜花捧上来,碧绿的扇形叶子当底,中间是还带着晨露的金盏菊、野蔷薇、索玛花,五颜六色,花香怡人。这些都是铁血男儿用双手精心采制而成……

  在总装驻苏某基地,台下观看演出的大都是当年献身国防科技事业的老专家、老学者、老领导,他们最大的91岁,最小的也有80多岁。孙涛和邵峰联袂演唱了歌曲《兄弟》,他们边唱边跳,与台下官兵热情互动。走下舞台的孙涛充满感慨地说:“这是我和邵峰第一次在舞台上唱歌跳舞,老领导扎根基层、矢志海天的精神,让人感动。我们就是战士,就要走进战士的心中,服务军营,助力打赢”。

  “为兵服务永远在路上”

  “你们的表演很专业、投入,远比我在你们这个年龄要好,但要注意故事的情境、要沉浸到角色中去……”总装驻苏某基地文艺骨干周正明热爱表演,是邵峰的铁杆粉丝,他和自己的搭档专门表演了邵峰多年前一个小品《第一次站岗》的片段,听了邵峰的现场示范指导后,连说:“太过瘾了,真是受益匪浅。”

  5月29日下午,演出服务队的魏积安、郭达、孙涛、邵峰来到该基地文化工作站,他们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和经典小品案例,为30多名文艺骨干进行了专门授课辅导。他们诙谐幽默的语言,炉火纯青的言传身教,总能赢得官兵们的一片叫好声。除了专门的授课,演出服务队的成员还利用演出间隙和休息时间,热情传帮带,教基层文艺骨干如何积累创作素材、捕捉创作灵感,如何撰写剧本,如何调试舞台灯光、音响等。

  30日下午,总政话剧团政委刘福章与总装驻苏某基地领导代表双方签署了《文化帮扶协议》,约定每年定期派专家到基层进行文化活动指导、文艺骨干培训等。“为兵服务永远在路上。此次慰问演出变基层文艺骨干主动上门求教为艺术家送课上门,并建立长期的服务机制是我们着眼基层文化工作长远发展、创新为兵服务的新探索。”刘政委告诉记者。

  演出服务队成员在泪眼模糊、万分不舍中告别官兵,返京后他们短暂休整,又将展开话剧《兵者,国之大事》走进全国高校的巡演。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