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深处的蓝迷彩——海军文艺工作者赴基层部队演出侧记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7月22日07:29 于贤顺 苏 毅 贺松良

  带着海军首长和广大官兵对兄弟部队官兵的深厚情谊,6月30日至7月6日,海政文工团和电视艺术中心52名演职人员行程万里,赴东风航天城、内蒙古额济纳、甘肃酒泉等地,慰问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和空军、二炮、北京军区、兰州军区、南京军区、武警部队试训驻训官兵,以及驻地群众,演出19场次,观众3万余人,演出效果良好,有效活跃了基层官兵的文化生活。

  倾海之情融注大漠戈壁

  携着大海的情怀,感受大漠的风范。此次慰问演出正值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4周年之际,海军文艺工作者带着全体官兵对党的忠诚敬仰,带着对驻守在大漠戈壁官兵的深厚感情,组织最强阵容开展为兵演出服务活动,既有在东风广场的专场演出,又有厂房、发射场的现场演出,还有深入点号的面对面演出。

  6月30日中午,全体演职人员刚刚到达基地,不顾长途飞行的疲惫,下午便在某测试厂房拉开了首场演出的序幕。“虽然叫不出你们的名字,但你们同杨利伟一样,都是我们心中的航天英雄。”演员们饱含深情的话语令现场官兵倍感温暖。

  7月1日下午,演员们冒着高温酷暑在东风礼堂广场排练,舞蹈演员龚齐杰因发烧和腿部炎症突然晕倒,医生检查后建议输液休息一周。但他觉得为大漠官兵演出太难得,坚持每天白天输液,晚上带病为兵演出。演员杜旭东因忘带降压药,在慰问点号为官兵演出时血压升高,强忍病痛出色完成了一场场演出。

  在基地石泉子点号,演员顾莉雅一曲《我在飞》,瞬间让荒凉的戈壁滩激情飞扬,官兵们手捧从点号附近摘来的野菊花,一束束地送给她。魔术演员赵育莹邀请台下战友一起表演,借战友一口“仙气”,手中三根绳子立刻变成三个圆环,犹如战友情深紧紧相连。在一人驻守的防沙房,演员们偶遇巡查管线的下士李其亮,王欣、陈莉莉为其清唱《鸿雁》《看见了胡杨就想起了你》,舞蹈演员即兴伴舞,之后演员们一起演唱《祝你平安》,现场所有人眼眶湿润。

  无论在点号、在厂房、在广场、在发射场,吕继宏、甘苹等主要演员都亲自上阵,点号演出吕继宏一天唱了18首,每到一地都是掌声不断、歌声不断、鲜花不断、深情不断。

  砺剑之歌激发共同使命

  海天共砺剑,携手铸忠诚。此次慰问演出,在节目选取上,遴选强化使命意识、激发练兵热情、反映航天部队特点、讴歌官兵奉献精神的节目,确保各场次演出的效果;在节目编排上,突出践行强军目标、讴歌强军实践的演出内涵,注重彰显海军特点,加强互动联欢,让海军优秀文艺作品在茫茫大漠产生广泛共鸣。

  7月1日晚,东风广场演出持续近3个小时,“放心吧祖国,放心吧亲人,为了胜利我要勇敢前进”,台上台下舞动国旗,和演员霍勇高声同唱《祖国不会忘记》《当那一天来临》,唱出了航天官兵的报国情怀,唱出了当代革命军人的铿锵誓言。男女声二重唱《我是你的一粒沙》原本取材于驻守岛礁的海军官兵生活,让演员顾莉雅、李龙意外的是,这首歌却引发了基地官兵的强烈共鸣,台下官兵同声哼唱,似潮涌,又似沙鸣,共同的坚守、共同的责任、共同的使命在歌声中飞扬。

  电视艺术中心演员王梅、巴宁等接到演出任务后,加班加点排练了小品《试验之前》,讲述了试验兵矢志使命、无私奉献的故事,道出了试验官兵的心声。基地某发射站工程师朱月星说:“这是我们身边的故事,为了试验任务,这样的事经常会发生,我们都习以为常了。”观看演出的内蒙古军区某边防团参谋长孙玉清说:“戍边官兵文化生活匮乏,这次慰问演出犹如催征的战鼓、强军的战歌,必将进一步鼓舞官兵士气” 。

  服务之行贴兵心近民情

  乘军列、上点号、进班排,哪里有大漠官兵哪里就有蓝迷彩;上广场、进街区、送温暖,哪里有驻地群众哪里就有海魂衫。这是一次暖心惠兵的服务之行,也是一次大海与大漠的交融之行,更是一次军民鱼水情深的双拥之行。

  高温天气加上连续多场的慰问演出,许多演员出现身体不适,但没有一人叫苦叫累,大家自觉把每场演出作为走基层、转作风的生动实践,体现了敢打硬仗的顽强作风和勇于吃苦的精神风貌。在东方红卫星升起的地方,演员们顶着烈日为基地某发射站官兵演出,陈莉莉、顾莉雅、王欣、梁辰等演员走进官兵中间,献上一个个精彩的节目。演出间隙,演员们还现场辅导官兵演唱技巧,舞蹈《刀锋》《我等你》的几名领舞演员还和官兵交流起表演体会。

  在基地某点号,上士吴昌盛在此执勤,演员与其合唱《我和我的祖国》,分别时他朝着军列驶离的方向久久敬礼,泪水模糊了每名演员视线。正准备返乡休假的士官郝金朋为了多看节目,跳上军列和演员们走了大半路程,演员们也围着他一路唱一路聊。在70公里处点号慰问时,恰逢四期军士长黄学银家属张晓霞及5岁女儿黄丽来队,霍勇抱起小黄丽为其全家演唱歌曲,真挚的情感令一家人十分激动。每个点号的演出都超出了规定时间,但演员和官兵的心里都是高兴的,因为这才是真正贴近官兵的演出。

  在额济纳旗拥军广场,主持人王静讲起当年党中央、毛主席决定搞两弹一星,当地牧民三易旗府、让出最好的草牧场支持航天事业时,坐在前排的几十位“老额吉”感动流泪。观看演出的中铁、中交等施工单位代表一致表示,要高标准建设好京新高速和额哈高铁,为建设新丝绸之路作出贡献。在酒泉职业技术学院体育场,“有一个地方名叫酒泉……放出那银星,舞起那长剑。”一曲《大漠深处》,激起全场观众的共鸣,荧光棒满场飞舞,呼应声此起彼伏。

  心灵之旅感悟大漠精神

  在基地“两弹一星”资料展映厅和军史馆,演员们仔细驻足观看,当年十万大军“以场为家、以苦为荣”搞建设,科技人员用手摇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克服困难自主发射“争气弹”和“东方红一号”卫星等场景,给人以心灵震撼,很多演员为之动容。

  7月1日上午,瞻仰东风革命烈士陵园,在聂荣臻元帅幕前,全体演职人员敬献花篮、默哀致敬。60岁的王万明老人是陵区内的“大漠守陵人”,他放弃原本收入不错的工作,主动要求到陵区守墓,这一守就是十几年,拉着老人粗糙的手,演员们语音哽咽。

  基地铁路沿线有几十个点号,一代代官兵不畏寒暑战风斗沙,铸就“铁心向党、铁骨担重、铁胆无畏、铁血铸魂”的道钉精神,他们开垦菜地种上果蔬,用石头搭就凌云峰、卫戍山,建成神舟小桥、航天家园。大漠深处的“守望者”立起的“当代革命军人好样子”,令全体演职人员景仰不已。从踏入大漠的那一刻起,全体演职人员走一路、演一路、学一路、感动一路,心灵受到震撼,精神受到洗礼,思想得到升华。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