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积薄发 潜蕴深沉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7月20日07:27 张延文

  老子《道德经》中指出:“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这是伊尹向汤所献的治国之术:以道御术,事物各行其道,各安其分,仁爱有加,自然和谐,天下太平。作文亦复如是,举重若轻,需深得个中三昧,方能将妙不可言之处昭然若揭。王幅明的《天堂书屋随笔》即为范例,令人阅后齿颊生香,幡然顿悟;其知识性、趣味性更胜一筹,于看似平淡的叙述当中随时闪现哲思,耐人寻味。这应该得益于他多年来厚积薄发、潜蕴深沉之功,始能让其在洞明之后,有精进之思。

  王幅明从事出版编辑工作30余载,在文学创作和研究方面均颇有建树,并从事书法创作。这让他在阅读、写作、传播、评论等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造诣,精通文学生产的各个环节,在进行文学考察时,视野广阔,无死角。但他真正的着力之处在于散文诗,在散文诗创作和研究方面,多年来他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天堂书屋随笔》的第一辑“似兰斯馨”,为散文诗专辑,主要评述中国散文诗发展的历史、现状及代表性的散文诗集,也收录了他在《文学报·散文诗研究》的“名家印象”专栏当中的部分文章。这些文章几乎囊括了散文诗文体的方方面面,琳琅满目,处处珠玑。在散文诗的发展史方面的文章,如《寂寞而又美丽的九十年》这篇两万字的文章是其主编的《中国散文诗90年》的“导言”。《中国散文诗90年》分上下两部,共155万字,辑录了中国散文诗发展历程当中的名家名篇,其资料性、艺术性都很突出。做这样的工作,的确是“寂寞而又美丽的”。这篇文章的学术性强,在掌握丰富资料的基础上,得出了不少精当的结论,从中可以管窥中国散文诗发展的全貌。在文中,作者还对散文诗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个人见解,为散文诗的发展指明了一条“追求历史使命感和现实责任感的大气而厚重的康庄大道”。他兼容并包的胸怀和立足天下、面向未来的视野,保证了文章在审美上的纯正和悠远。《在河南散文诗的长廊里漫步》这篇文章对于地域文化研究而言是不可多得的佳构,将河南散文诗发展的源流与演变进行了归纳推绎。文中对于赓虞、徐玉诺等人散文诗创作的论述,可谓历史钩沉;而对“70后”、“80后”作家的论述,又及时总结了新的文学现象。在谈及散文诗作家时,作者往往能以寥寥数语就将其创作的特点总结出来,遗貌取神的功力可见一斑。在《散文诗属于当代,更属于未来》一文中,他谈到“未来呼唤更多的人文关怀,呼唤更大的审美自由”。这表明,散文诗的勃勃生机也与创造者对于人文关怀和审美自由的追求密不可分,而他所要求的散文诗,是可以给人带来立体多元的满足和愉悦的。

  本书的第二辑“读书与读人”主要是读书心得和对历史人物的评鉴,并附有几篇书法方面的感悟。这是最见作者心性的文字:读什么书、怎么读,评什么人、怎么评,这些是做不得假的。对于司马迁著《史记》的“实录精神”,以及司马迁继承史家或传记作家的历史使命感等方面的赞扬,也是作者大力弘扬的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传统。《五百年来无此君》中,通过对书法家王铎生平的述评,将这位饱受争议的明清“贰臣”的传奇人生描绘得淋漓尽致。王铎在书法上勤奋耕耘,有胆有识,敢于挑战权威,创造了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的艺术风格。王铎命运中的幸与不幸,是乱世中一个高级知识分子的凄凉、孤独的人生遭际的真实写照,同时,也为那些有着不朽精神追求的后来者带来了些许慰藉。

  在第三辑“忆与履”中,既有作者自传性的文章,也有一些作者随团访台时的系列记游作品。《想家》既是作者个人生活的实录,也描写了家族中其他人物的生活状况。该文透过缜密别致的细节描写,将中国社会一个普通人家在时代历史变迁中的种种况味折射出来,对淳朴的乡情和儒家伦理中的至善至真至美,均有所反映。这是一曲对逝去的年华和亲人的赞歌,也是对中华民族深厚的血脉根性的追寻。《感谢生活》一文可谓《想家》的续篇,讲述了作者家庭中8个兄弟的生活状况。《天堂》通过一个爱读书的人对属于自己的独立书房的渴求和获得,间接展现了知识分子生活地位的改善和现代社会下市场竞争带来的焦灼困境。

  全书还收录了“编者悟语”、“与电影相遇”、“答友人问”和附录等其他几辑内容,驳杂而丰富。书中插有100多幅图片,恰到好处地衬托了文字内容,弥补了文字难以表达的细微之处,生动地再现了时间长河中闪耀的明亮片段。

  纵览全书中的文章,在结构上别开生面,为我们提供了不少散文创作开篇谋局的优秀范例,具有相当强的文体学价值;在论证方法上,作者注重文本细读,避免了凌空蹈虚的弊端,同时又富于想象力和综合力,轻灵和厚重兼具;在审美方面,语言醇厚,境界开阔辽远,风格雅致而不死板,明朗而不轻浮,紧扣主线,兼顾流变,将传统和现代融会贯通。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对情理之间的度把握得恰到好处,深入浅出,别开生面,从平凡的琐事中渐入佳境。这神奇的“化”功,打开了一扇扇众妙之门,为我们展示出天地万物彼此融汇生长、普遍依存的转换过程。

  (《天堂书屋随笔》,王幅明著,大象出版社2014年7月出版)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