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传记的魅力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7月06日07:42 王作光

  我少年时期最喜爱阅读人物传记。1957年冬天我读小学二年级,语文老师结合课本里《毛泽东的故事》讲了毛泽东小传:“毛泽东出身富农,他父亲是个盐贩子。他父亲有了钱,根深叶才茂,供他上学后,他有了知识,有了道德,有了信心,有了忍耐,有了真诚,有了爱人民的心,才成为我们的领袖。”我还把他的教学参考书借来认真地看了,因为不认识的字特别多,东问西问的,读了好几遍才读懂。那是一本毛泽东口授的、斯诺撰写的、解放前出版的毛边白皮的,老师特别珍藏的《毛泽东传略》。可是不久,老师竟然因为污蔑伟大领袖出身剥削阶级被打成右派抓走了。我心中却认为老师讲的人物传记全是真实的,孩子的心里最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从此我就因为第一次深阅读的心结,爱上了真实的人物传记。

  不曾想,写作传记的任务真的落到了我的头上。2012年4月23日,我担任了国家级重大文化工程《章学诚传》的写作任务。中国百位历史文化名人传记编委会特别强调:“这是原创性的纪实作品,应该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力求生动完美,要具有引人入胜的真实性、文学性、故事性、可读性。”2013年4月13日,我在湖北应城采访收集资料时,有一个在当地流传的有关章学诚的民间故事特别风趣,说章学诚为拜见一生恩重如山的老师朱筠,竟然搞了一个故意卖妻买书的恶作剧。这个故事使我激动万分,当晚我就写了一万多字,拿给湖北省、地、市、县史志同仁看了,一片叫好之声。可是让审读专家王春瑜、王必胜以及编委会办公室黄宾堂主任看了,认为这个故事一是历史上没有记载,二是和史料有很多冲突,三是缺少旁证的真实性,要求坚决删去。此后,这部人物传记类似这样美丽动人而又凄婉迷离的故事,删去高达16万字之多,修改达38稿之细。即使如此,责任编辑史佳丽老师往往为了一个标点符号,一字引文出处,打几十个电话来反复核对。可见他们对传记中国的真实具有多么深中肯綮的忠诚。

  人物传记因为真实,所以我特别热爱。1960年我上初三,随全家离开山东老家准备迁徙新疆的前一天,母亲让我去给一位已经饥饿之极的本家爷爷送一块地瓜叶子饼,他激动得泪流满面,给我看了我们的《张氏家谱》,里边写了几位祖宗的传记,其中一位为张毓珩自曝奇丑:“狠不下心所以做不了高官,厚不了脸所以发不了大财。”尽管如此,在他那一辈人的努力下,乾隆还是亲赐我们家族一块“输赋之家”的金字牌匾。从此我们这个家族的多少辈人,为官没有贪腐的,为民没有进局子的、没有杀人的、没有偷盗的、没有奸淫的、没有做伪证的、没有欠税款的。这似乎成了我们家族最光荣的天条。同时这也让我知道了——真实的传记具有多么巨大的力量,从那以后我就更加热爱人物传记了。这也就是章学诚大师在天之灵,让我这个新疆边民写他的传记的原因吧。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