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传奇的史诗性重述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6月24日07:32 广 子

  “草原文学重点作品创作扶持工程”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内蒙古文联、内蒙古作家协会历时五年共同推出。“优秀蒙古文文学作品翻译出版工程”是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内蒙古文联、内蒙古文学翻译家协会推出的蒙古文文学精品“走出去”工程,将优秀的蒙古文文学作品翻译成汉语出版。截至目前,翻译出版工程2011、2012年度两辑作品共16部图书已经面世,其中包括10部优秀的长篇小说。从本报刊发的一组相关评论文章中,读者可以领略到这两项文学工程的概貌和作品风采。

历史与传奇的史诗性重述

广  子

  单从长度而论,40余万字的《红狼毒》堪称长篇里的大块头。故事以被后世褒贬不一的“准格尔魔王”那森达赖的传奇一生为原型,人物庞杂,时间跨度大,极富时代与个人命运的戏剧性。应该说在以那森达赖为题材的众多作品中,《红狼毒》是我看到的最具想象力的一部长篇小说。

  小说的开篇就相当震撼。洪水中从天而降的玄棺拉开了神奇而吊诡的序幕,所有人物依序出场:大头台吉、杨森扎布、赫古来、奥肯、十三奶奶、苏二世、陶德、丹巴、喇嘛二爷、尼格、索伦高娃、奕山、奕川、梅香……诸多重要或不重要的人物命运将依据作家的情绪或趣味被重新赋予、改写。

  这是一部充满传奇色彩和特殊历史宿命的民间野史,一部试图以现代眼光打量的草莽英雄与贵族世家的盛衰摹本。20世纪是人类集体记忆中经验最为复杂、诡异、迭变的一段历史,作家路远把他对这段历史的个人回应缩小到一个鲜为人知但又不乏地方神话传统的故事中,展开人性的探讨。作为阶级象征的“黑骨头家族”如果想被王朝文化体制认可、接纳,就必须获得权位。家族荣耀不仅是汉文化的诉求,对于蒙古族群的祖训遗承同样强烈。在这样的前提下,苦难、屈辱、虚伪、阴谋、尔虞我诈、江湖法则等就显得无可非议,小说中关于人性的悖论、伦理的冲突、善恶的矛盾也都顺理成章。但《红狼毒》并非只是呈现社会与人性的硬币的一面,否则就过于阴暗了。在奥肯、索伦高娃、奕山、奕川、梅香身上,作家对人性进行了及时、合理的平衡。如果说奥肯和索伦高娃的死还带有宗教和信仰成分或者说救赎的意味,那么梅香的失踪、奕山和奕川的未来则是整部小说最大的叙述悬念与指涉——隐匿的美好与希望。

  像几乎所有史诗性架构的叙事作品一样,《红狼毒》的女性主义审美倾向不容忽略,甚至超越了它的史诗特征。在小说中,我们可以轻而易举的发现,作家对女性的赞颂丝毫不加掩饰。小说在为我们揭示人性黑暗的同时不仅没有遮蔽反而更加放大了她们身上女性的光辉。即使十三奶奶这样性格分裂的女性,另一面依然是真与美的化身。

  在文体上,考量一个作家的长篇小说驾驭能力,除了故事本身的因素之外,叙述的可靠性也是一个重要的尺度。我想读者其实不必细究这部小说具体情节的真实性,这样做也毫无意义。正如马尔克斯在谈论记者与小说家的责任时所讲的,“在新闻中只要有一个事实是假的便损害整个作品。相比之下,在虚构中只要有一个事实是真的便赋予整个作品以合法性。小说家可以做他想做的任何事,只要能使人相信”。

  但用40余万字仅仅讲述一个有局限性的传奇故事,就太没劲了。《红狼毒》最大的价值还在于,与以往的历史题材小说不同,作家在这部小说中没有简单、粗暴地对他所塑造的人物进行价值干预,给予正确的价值判断。这在当代的小说中已属十分难得,让人物自身的命运说话,回到小说真实的历史语境中,是一个作家最基本也最珍贵的写作观与文学立场。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