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工的英魂永远不应被遗忘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6月01日07:21 杜书瀛
作家杜书瀛新作——访美游记《坐在汽车上看美国》一书历时将近10年创作推出,是作者夫妇到美国看望女儿一家时留下的记录。这是亲情的凝聚,也是采风的实录,是自然之书写,也是社会之观察。其中不仅有三代人欢聚一堂的生活片段,有奔驰于路上饱览自然风景的感慨,也有邻里街边风俗人情之观察。  作家杜书瀛新作——访美游记《坐在汽车上看美国》一书历时将近10年创作推出,是作者夫妇到美国看望女儿一家时留下的记录。这是亲情的凝聚,也是采风的实录,是自然之书写,也是社会之观察。其中不仅有三代人欢聚一堂的生活片段,有奔驰于路上饱览自然风景的感慨,也有邻里街边风俗人情之观察。

  中国和美国,被太平洋分割开来又连接起来的两个伟大国家,在不同时代分别创造出两个“万里”之长的世界奇迹,一个是古代中国的万里长城,一个是近代美国的太平洋铁路。它们在东西相背、黑白轮转的地球两面,在大地母亲的腰际翻山越岭,像两条巨龙横亘在天地之间;然而它们在各自民族的历史发展中,发挥着不同的功能:一曰“隔”,一曰“通”——古代中国的万里长城是设置障碍,阻隔北方的游牧民族南下侵扰;近代美国的太平洋铁路是消除障碍,打通美国东西之间曾经如同“蜀道之难”的交通。无论如何,在今天,它们都成为人类智慧和创造能力的重要象征,成为人类文明的显著标志之一。

  外国人到中国,如果没去长城,那将是一大憾事。那年我3岁的小外孙洲洲登上长城,站在烽火台上,拍着胸脯用刚刚学会的中国话自豪地说:“不到长城非好汉,我登上长城,我是好汉!”宇航员在太空所看到的中国,最显眼的就是长城,此时总是非常激动;神舟飞船上的中国宇航员尤甚。

  一直以来,万里长城被誉为“世界中古七大奇迹”之一;美国太平洋铁路,则被称为工业革命以来的“世界七大工业奇迹”之一。它为美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无法估量的巨大贡献,甚至可以说是它成就了现代美国:这条铁路使东西阻断的美国完整了,使美国真正地活起来了,使美国走上了通往“世界第一强国”的道路。从纽约到旧金山,长约万里,太平洋铁路修通之前,这段路程需要乘船绕行南美洲合恩角,最快也要6个月;而铁路建成后只需要7天。以奇特想象闻名世界的法国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在《八十天环游地球》中,以科幻小说家之言对太平洋铁路做了这样的评价:如果没有它,80天环游地球只是梦想而已。

  太平洋铁路从我女儿所居住的城市善安穿过,与80号公路如影随形,形影不离。每次开车出行,无论向西还是往东,只要是走在80号公路上,都会时常看到长长的火车(一般它们都是上百节车厢)昂首行进;有时我还看到写着中国字的集装箱在美国大地上熠熠耀目,不禁心头一热。

  据说,太平洋铁路当年是从东西两端相向修建。西段由中央太平洋公司负责,从加利福尼亚的萨克拉门托向东修;东段由联合太平洋公司负责,从内布拉斯加的奥马哈向西修,最后在犹他州对接的。交会处位于犹他州奥格登地区的普罗蒙特里丘陵地带,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人文景观。

  早就想一睹其风采。这次来美国,女儿女婿专门安排我们参观铁路交会点。

  那天我们驱车赶到交会点时,将近中午,骄阳似火,气温足有摄氏三十七八度。一辆机车鸣着汽笛缓缓驶来,停在另一辆机车10米开外的地方。这里已经聚集着参观的人群。一阵欢呼。机车上走下10位年老的绅士,都是150年前的打扮,他们要再现当年东西太平洋铁路交会仪式的情境。其中最著名的人物是当过加利福尼亚州州长的中央太平洋公司老板斯坦福(就是后来创立闻名世界的斯坦福大学的那位),还有银行家,传教士,内华达州、亚利桑那州的官员,参加过南北战争的将军……仪式开始,首先为修路而牺牲的人员默哀,然后按照当年的实情,这些有头有脸的人物纷纷登台讲话,神采飞扬,激昂慷慨,严肃而幽默,不时引得人群阵阵欢呼和欢笑,我们也不由得随之鼓掌。

  1869年5月9日,路轨还差30英尺未铺,专等5月10日最后完成,举行对接仪式。

  145年前即1869年的5月10日那天,气温比今天凉快,只有摄氏21度。12点40分,斯坦福举起一把纯银的锤子,把一根纯金的道钉打下去——这银锤和金钉是专为交会仪式打造的。斯坦福砸下的那颗纯金道钉上刻有这样一句话:“愿上帝如同这条铁路连接两个海洋一般,保佑我们国家的统一。”

  当年,斯坦福的第一锤打歪了,砸在临近的枕木上,引起一阵欢笑。12点50分,一条伟大的铁路对接胜利完成,那一刻全美国沸腾了,教堂钟声齐鸣,芝加哥的游行队伍长达11公里,纽约彩旗飘扬、鸣炮100响,费城古老的自由钟又敲响了……南北战争结束时的欢庆场面,5年之后再现。

  5月10日这一天,以“金道钉日”而载入美国史册。

  但是,许多人可能不知道,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完成的这两个令世界惊异的“万里”奇迹,虽然在时间上相差千年之长,在空间上相距万里之远,但它们的修建却都渗透着中国人的血汗和智慧,都有千万中国人付出宝贵生命。中国古人之如何修长城(特别是古今传唱的孟姜女之“哭”),几乎家喻户晓,自不用多说,现在说说太平洋铁路修建中的一些故事,尤其是我所知道的中国人的贡献和他们的血泪。

  一份介绍华工参加修建太平洋铁路的资料说,这条伟大铁路最艰险的路段,是由以中国人为主的工人修建的。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成为第一个大规模雇用华工的企业。从1865年到1869年四年间,约有14000多名华工参加筑路工程。西段全长1100公里,95%的工作是由华工完成的——在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的工人薪水发放记录中,我们也可以清楚明白地看到华工的比例高达95%。该资料这样描述当时的情形:从西部往东的路段修建最艰难,前面是海拔2100米的内华达山脉,最初的40英里都是在崇山峻岭中穿行,必须建设50座桥梁和10多条隧道。起初雇用大批的爱尔兰人,但他们酗酒、斗殴,不断要求加薪,每天还是有数以百计人逃跑去挖金,工程进展极慢。无奈,太平洋公司老板们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想到华工。此时,移民到美国加州的中国人已经有将近5万人,大多是青年男子。成千上万的中国劳工应召参加了最艰巨的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建设。在工程中,他们以中国人特有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出众的聪明才智,为筑路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高峰时期,有好几千名华工同时参加筑路。他们一天干12小时,而且往往是最险最累的活,严寒酷暑,崇山峻岭,沙漠盐湖,极为艰苦。1865年年底到1866年年初,接连5个月的暴风雪使雪崩频繁发生,有时候整个营地的华工都被埋没。几个月后,冰雪融化,人们才找到遇难华工的尸体,他们的双手依然紧紧握着工具;1866年冬,在塞拉岭通道施工中,有500到1000名华工死于雪崩,死亡率高达10%以上。广为流传的“每根枕木下面都有一具华工的尸骨”,并非虚言。

  华工们不但能苦干,还表现出超人的智慧。1867年冬天,气温降到摄氏零下23度,工程因运输困难而陷入停顿,工程师们也束手无策;这时华工们铺了一条37英里长(约合59.5公里)的冰雪道,利用光滑的路面拖运物资,这样不但恢复了运输而且加快了工程进度。在中央太平洋铁路与东段的联合太平洋铁路连接贯通前的最后阶段,华工接受爱尔兰劳工的挑战展开筑路竞赛,西段华工还创造了12小时铺轨10英里200英尺(约合16.41公里)的世界纪录!1869年8月10日,身在英国伦敦的马克思也提到这个事情,他在写给恩格斯的信中说,美国大铁路的建成和“输入中国的苦力”分不开。

  感谢这篇资料的搜集和写作者,他使我们看到了华工的血泪和他们的贡献,认识了他们的智慧和他们的伟大!

  每次开车出行走在80号公路上,我每每在朦胧中看到旁边发光的铁轨上,仿佛有当年华工弯腰驼背、汗水中夹杂着血水的身影,也似乎看到每根枕木下华工留下的尸骨——人们是在以华工尸骨铺就的铁路上行进呀!

  由此,我更深地体会到,我们中华民族是勇于担当的民族,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在中国建设还是外国建设中都是如此。在太平洋铁路修建中由于人员短缺和难度增大而面临中断的时刻,正是华工的加入使之得以继续,并且使得这条原计划14年完成的铁路只用了7年就胜利通车。

  我们中华民族是富于智慧和创造精神的民族,不但创造了五千年中华文明,而且为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增添光彩。在铁路修建中遇到解不开的难题时,华工用“中国智慧”为之化解,连外国工程师也啧啧称赞。

  从当年华工的奉献我更深地领悟到,中华民族以自己的坚忍和刚毅、以自己的刻苦和耐劳、以自己的博大和善良、以自己的辛勤和牺牲,为人类社会的发展铺路——过去如此,现在如此,今后也将如此。

  这样伟大的民族必然是拥有光辉未来的民族。

  这样伟大的民族理应获得世界的尊敬。

  遗憾的是,华工做出如此大的贡献,在1869年5月10日普罗蒙特里铁路交会仪式上却没有华人的影子,而且同一天在加州萨克拉门托举行的庆祝活动中也没有一个华工代表。有一个旧金山的法官在祝酒时说:“在加州人民的血管中,流着四个当代最伟大民族的血液,有法国人敢打敢冲的勇猛劲头;有德国人的哲学头脑和坚定精神;有英格兰人的不屈不挠的毅力;有爱尔兰人不知忧愁的火暴脾气。它们各自做出一份恰如其分的贡献。”居然只字不提华工所做的贡献。

  更可气的是,他们“卸磨杀驴”,铁路建成后,工地上的华工全部被解雇。排华热潮风起云涌。部分白人竟喊出了“不给华人一个工作机会”的口号。许多地方的白人暴徒围攻华人,杀人越货。前几年我到怀俄明州的泉石城寻找被迫害的华人足迹,那里有28名华人遇害。约150名武装白人围攻华人居住区,开枪射击,纵火焚烧房屋,来不及逃跑的华人或被枪杀,或被烧死在家中。旁观的白人拍手喝彩,甚至参与抢劫。当时我写了一篇短文《寻找华人的足迹》在《人民日报》发表。排华居然变成美国的国会和政府行为。1882年5月6日,美国国会通过了历史上第一个禁止自由移民的法案《柏林盖姆条约修正案》,规定10年内暂不接受华工移民,并且对非美国出生的所有华人后裔的国籍不予承认。该法案是美国通过的第一部针对特定族群的移民法。当时全美约有23万华人,只能被“法案”局限在唐人街里生活,成为自由美国的劣等公民,直到1943年才废止。

  1969年,在美国太平洋铁路贯通百年的纪念仪式中,美国白宫向旧金山华侨总会发来这样一封信:“现今中央政府全体同人,深知华裔先民流血流汗,以最大之牺牲精神,在极艰苦的环境下,移山辟路,筑成横贯东西方铁路,此项丰功伟绩,吾人永世难忘。”

  这一切都来得太迟,也太不彻底。

  (摘自《坐在汽车上看美国》,杜书瀛著,作家出版社 2015年3月出版)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