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拼图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5月25日07:25 杨 健

  在写作上,安谅是一个权变多于原则的人。读他的作品,你会发现,他的叙述总是跑到了观念的前头,文章最终的面目与起笔时的初衷有几分偏离。或许,这可以理解为生活的逻辑对作者构思的矫正,而这种矫正所依赖的是作者即时即刻的感觉。

  凭感觉写作的人,很难被视作有抱负的作者,但往往能将散落在生活里的片段连缀起来。若要为微型小说度身定制一位作者,大抵是安谅这样的人。最近,安谅的微型小说集《明人日记》出版。100多篇作品所勾勒的世相,诠释了一位生活碎片的采撷者所能拓展的写作维度。

  《明人日记》原本是安谅近年来在《文学报·手机小说报》上开设的专栏,每周一篇,题材涉及经济、文化、社会各个领域和机关、企业、社区各个方面。作为报纸的审读者,我曾以两种不同的节奏阅读了书中100多篇微型小说。不同的节奏,自是有不同的体会。一篇一篇地跟读,与一口气通读,其间区别,犹如审视拼图里的每一个单片与一幅完整的拼图。应该承认,后者提供了一种前者所不具备的丰富性。当然,此类丰富性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来解释,又失之简单。事实上,《明人日记》所呈现的丰富,恰恰不是因为作者有一以贯之的主题,而在于作者以散点透视的方式进行创作。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年间都城开封的盛景,可将这幅长卷展开,人们却找不到一个视觉中心。图中800多个人物,男女长幼,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所不备。任何一个人都不是统领全局的角色,每一个人又都在方寸之间打理、经营着自己的生活,品评着专属于他(她)的喜怒哀乐,经历着惟他(她)知晓的波澜壮阔。

  若说《明人日记》有什么企图,那就是安谅想用文字铺陈出一幅当代都市的风俗画。上述企图与微型小说的特质相关,此类文体所提供的,并不是俯瞰人生的精神高度,而是贴地行走的日常视角。安谅虚拟了一个叫明人的主人公,主人公穿梭于100多个故事间,每一个故事都有一场与生活的遭遇,每一次遭遇又都生发出些许感悟。

  透过这100多个故事,你能大致想象出明人的形象——一个中年男人,生活殷实,阅历丰富,价值观稳定而成熟;他出席各种会议座谈、邂逅各位同学旧识、踏足各处工地现场,也时不时要周旋于各类应酬饭局。饶是如此,每一个桥段上演时,主人公都没有事先排练的台词。明人碰到的人与事,总是在他预料之外,让他猝不及防,甚而手足无措。茫然与困惑由此而生,趣味与生动也尾随而至。

  所谓生活的逻辑,就是生活永远在逻辑之外。我相信,安谅对此笃信不移。所以在《明人日记》里,里科克式的包袱不时抖出,欧·亨利式的结尾高频出现,或喜或忧的剧情反转比比皆是。

  譬如有一则故事:明人有一发小,叫安福。两人的长相,活脱脱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有一次,两人一同参加朋友聚会,明人喝了酒,而安福未喝。因此,明人搭安福的车回家。未曾想,安福的车在高架桥上与另一辆车发生刮蹭,警察来处理。不巧,安福此前违章,驾照早已被扣,遂借明人驾照冒充。然而,细心的警察查询了网上信息,发现其中有诈,明人只能硬着头皮称车是自己开的。于是,警察拿出了酒精测试仪……

  另一则故事:某天深夜,明人被一陌生电话惊扰,电话另一头是一男一女在争吵,隐约有“甩不掉的老情人”云云。被“老情人”所困,明人遂“一丝烦恼爬上心头”,消失数月的鼻炎也卷土重来。直至某一天,明人在餐厅偶遇老同学刘青云夫妇,谜底方才解开。原来,在早先的一次同学聚会中,明人对刘青云提及自己的鼻炎,并以“甩不掉的老情人”比喻。同样患有鼻炎的刘青云深以为然,所以当鼻炎来袭时,也脱口而出一句“甩不掉的老情人”。未曾想,此言被刘青云太太听到。于是,醋劲大发,河东狮吼。这便有了那个让明人鼻炎复发的“骚扰电话”。

  显然,上述故事嫁接了很多人的经验,作者只是对各种经验进行了合理编程。文字见诸纸面,于读者而言,有些东西是熟悉的,有些东西又是陌生的。似曾相识的感觉,被1000字的故事唤醒,算得上是一种比较别致的阅读体验。当100多个故事成建制地突进到眼前,读者难免要感谓一番“生活之参差多态”了。而微型小说想要达成的阅读效果,无非如此。

  平心而论,阅读安谅的文字,总能收获些许快慰。《援疆日记》带给人的是某种壮阔,胡杨之坚韧、枣花之沁香、雪山之巍峨,《明人日记》呈上的则是繁华都市里的烟火气。在《明人日记》封底,安谅自陈是以“爱着、工作着、生活着”的姿态投入创作。作为读者,我想给他的创作再添加一种姿态:好奇着。好奇,可以使人的感官不至于麻木,始终对耳闻目睹的事葆有一份敏感。一个有好奇心的写作者,他的作品决不会是概念的叠加。相反,他能在与生活的短兵相接中,随机应变,顺势而为,让叙述跟随常识的指引。从这个意义说,安谅在写作中时而闪现的感觉,其实源自他对周遭所发生的一切的洞察。他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东西,灌注到《明人日记》里,让读者明白:生活不是一个预设的命题,偶尔会复杂得使人窘迫、抓狂,但并没有到失控的地步。明人,你是这么想的吗?

  (《明人日记》,安谅著,作家出版社 2015年1月出版)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