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剧协和《新剧本》杂志联合主办的“话剧与现实的对话——话剧《鲁甸72小时》专家研讨会”日前在京举行。原创话剧《鲁甸72小时》由云南省话剧院出品,近日受邀晋京参加了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演出。该剧通过描写鲁甸龙头山沙坝村大学生村官徐晴在地震的危难之际被乡亲们推举成为领头人,在余震不断、饮用水和粮食、通讯全无的情况下,带领乡亲们走出去、活下去的故事,展示了普通基层干部的责任与担当。
与会者肯定了该剧的着眼点和大情怀,认为其在生存家园与个人之间同呼吸、共命运关系的处理上极具感情的凝聚力,是一部题材新,现实感、话题性比较强的作品。同时,与会者也就该剧在情节结构、人物形象、技术处理上的一些不足提出了进一步的修改建议。比如,人物塑造过于侧重人物和现实之间的关系,缺少了对人和自然关系的开掘,以及人在绝境面前选择和生存的紧迫感;在与现实对话的过程中,对普通人生命感受的展现不足,可以适当增加对于个体真情实感和危难体验的内容;多媒体的使用可以更为节制,目前看来,多媒体增加了国家层面对抗震的关注,但与剧中这些被困的村民缺少情节上的关联,还是应该围绕戏剧和人物本身使用多媒体。(余 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