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港拜会金庸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5月22日07:29 李 冰
金庸(左)与李冰合影金庸(左)与李冰合影

  耳边不断有人说起金庸先生,是“文革”以后的事。金庸先生的演说、专访不断见诸报端,在文化人中间也口口相传。

  1986年,团中央组了一个访港团,有三十多位青年企业家、青年经济理论家参加,我是团长。我们是应香港培华基金会之邀去参加培训的,为期三个月。当时香港正是“金庸热”温度较高的时期。在香港我听到这样一个故事:在对青年人进行生存训练时,要把一个年轻人送到荒无人烟的孤岛上独自过七天隔世的生活,除了食物和水以外,年轻人还可选带三样物品,问年轻人选什么。年轻人的选择是睡袋、手电筒和金庸小说。年轻人说,有了金庸小说,七天不会太寂寞。故事是否真实不必费力考证,反映的却是当时香港年轻人的心态。受到金庸粉丝的影响,我从香港返回后也捧起了金庸小说,虽然不算狂热,但也有空便读,在家书卷置于床头,出差装入行囊。

  后来到了国务院新闻办,经常与香港媒体打交道,特别是参加香港回归的筹备工作,访港成了“家常便饭”。我对香港的传媒界还算比较熟悉,对香港文学界就不很熟悉了。到中国作协工作之后,为加强与香港的文学交流,我只好花工夫做些调研。中国作协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便与香港文学界建立了文学交往关系,“文革”期间中断,改革开放后得以恢复。之后,双方派团互访几乎每年都有,铁凝、陈建功、高洪波等很多作家先后访港,参加文学研讨、文学评奖之类的活动。内地作家与金庸、曾敏之、刘以鬯、潘耀明等一批香港作家结下了深厚友谊。这时,我们耳边经常传来港澳作家要求加入中国作协的呼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作协曾吸收25位港澳作家入会,到现在,有些已辞世,有些已移居国外,余下的也年事已高。港澳与内地同根同宗,港澳文学与内地文学同源同种。香港在国际社会、特别是华人社会中居于特殊地位,是联系国际上华文作家的桥梁,也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桥梁,加强与香港作家的紧密联系,可以辐射华人文化圈、扩大中国文学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出于这样的想法,我们打算尽快启动重新吸收港澳作家入会的工作。

  吸收港澳作家入会,首先想到的是金庸先生。经与铁凝商量,我准备亲自去香港征求金庸先生的意见。赴港拜会金庸先生,带件什么礼物呢?反复斟酌,最好是请韩美林先生给金庸先生画一匹奔马。古今中外,画马者众多,而韩美林先生的马是独一无二的。韩美林先生欣然命笔,画作装裱后,又配了一个精致的画框。画幅很大,携带不很方便,我们一路上由两个人抬着,到了香港,又送到金庸先生面前。金庸先生仔细端详画作,十分高兴,再三让我们转达对韩美林先生的感佩之情。金庸先生还兴致勃勃地邀我在画作旁合影留念。

  双方落座之后,我简要说明来意。听说我是专程来征求他是否愿意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的意见,金庸先生满面笑容,很真诚地问:“我合适吗?”我说:“当然。首先要您自愿,然后还要履行手续。”金庸先生问:“是些什么手续?”我作了介绍。金庸先生认真地点点头说:“我同意。”接下来,我们边用餐边闲聊,谈到了文学,谈到了养生,也谈到了版权。金庸先生知道有很多盗版的金庸武侠小说,他轻声地说:“我看到过,盗版书印的质量差,错字也多。”然后面无愠色地一笑。我感到这笑,不是无奈,而是大度。

  金庸先生的勤奋令众人仰望。他学习勤奋,一生以读书做学问为乐,年逾古稀仍在读博,先后获英国剑桥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名衔、荣誉院士和哲学博士学位。他写作更勤奋,写下“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等十多部武侠小说。金庸武侠小说是中国现代新武侠小说的代表,继承了古典武侠小说的精华,又开创了新的范式。金庸先生还写了多部电影剧本、大量的《明报》社评。金庸先生第一部武侠小说是《书剑恩仇录》,在《新晚报》上连载。从《神雕侠侣》开始,他在《明报》上连载,每天700字,边创作,边发表。他除了为《明报》每天写武侠小说,还每天写一篇社评,业内的人都称他“左手写社论,右手写武侠小说”,是“左右开弓,文武双全”。这样一种写作状态,一直延续到1972年写完《鹿鼎记》。

  金庸先生当时的写作压力与今天的网络作家有些相似。一旦开题,作者要日日供,读者在日日跟,断供是不行的。同样是“快写快发”,但金庸先生文章的质量是现在网络作家们无法比拟的。金庸武侠小说不但故事情节悬疑传奇、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场面描写、景物描写、心理描写也炉火纯青,人物刻画栩栩如生。而现在不少网络小说,过分热衷于情节化、娱乐化,文学性大量流失,作品形态粗糙、文词贫乏,甚至信手涂鸦,美学质地一片芜杂。金庸武侠小说是通俗文学,网络小说也属通俗文学。通俗文学也要讲究寓教于乐,弘扬主流价值,传播正能量;也要讲究构思精巧,语言雅致。在“快写快发”的催促下能做到出手不凡,只有靠丰足的学养和深厚的功底了。这方面,我们真该认真地向金庸先生学习。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