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经典电影进课堂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4月22日07:21 谢 飞

  我到北京电影学院从教已经整整50年了,如果加上在那里上学的时间,就有55年了。多年的艺术教育和创作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重要性和困难性。我常说,近30年来,北京电影学院发现与培养了两个天才,一个是张艺谋,他是电影的视听天才,这个国人都已经认可了;一个是贾樟柯,他是电影的人文天才,他在西方、在全世界的知识界和电影界评价都非常高。可是他们两个人入学的时候,全是破格录取。张艺谋是因为超龄,由于当时的文化部长写信才录取的。而贾樟柯是几次文化考试都不及格,由于老师爱他的才,允许他来旁听。这两个例子告诉我们,艺术教育要准确地招收学生,对培养出优秀的艺术人才是多么重要。近年来,由于长期的中小学的应试教育和网络时代的浅阅读,以及低俗娱乐市场的泛滥,我们明显地感到,想要招到具有基本文化艺术修养、有潜力的合格艺术新生,越来越困难了。比如,我问过一些报考电影和戏剧的应届高中生,你们读过或者看过我国戏剧大师曹禺的话剧吗?他们说,读过《雷雨》的片段,就是中学课本上选上的繁漪喝药的那一段,全剧没有看过,更不要说曹禺的其它作品,像《日出》《北京人》等,很少有学生说读过。更不要说对古代的关汉卿、汤显祖,外国的易卜生、莫里哀的作品了。所以,艺术院校考生的文学艺术水平的低落,与我们整个社会教育存在的问题密不可分。今天的国内电影市场很繁荣,但是我们发现,低俗平庸的娱乐片非常卖座,而艺术优秀、有文化思想内涵的电影无人问津,甚至进不了影院,这种低俗的审美观念非常值得我们警惕。

  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说的。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可是这些就是我们的现实,我们现今的社会文化现实。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改变这一现状,我们的社会和教育要做很多的工作,要从儿童抓起,从小学生、中学生、以及正在大学里学习的青年们的文化艺术教育抓起,为此,我提出其中的一个办法,让经典电影作品进课堂。

  在去年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作家梁晓声对习近平总书记说,“我认为您是有两个故乡的人,书籍是你的第二故乡”。网络上有人统计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类讲话中提到他读过的书,包括国学典籍、苏俄文学、法国文学、世界近现代历史、中国当代著作几大类。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古今中外的作品达36部,提到的学者和作家达24人。梁晓声说了书籍是你的第二故乡,习近平总书记当时回答说,希望文艺家要使我们更多的青年也都有精神上的故乡。这个精神上的故乡,就是要用人类数千年来,在文化艺术中积累下来的精神、思想、财富来武装。在浅阅读时代的今天,我们不能再奢望让青少年们啃大部头的书籍了,但是我们可以用电影、多媒体等多种多样的新手段,推动他们对人类的精神故乡的探索。

  过去我常常遗憾,我自己从事了一个生命力很短的艺术。电影在影院放了之后,就看不见了,只有到资料馆里才有。但是,崭新的数字技术,使过去百年人类创造的众多经典电影作品终于可以像书籍、绘画、音乐一样,成为教材,摆入图书馆、进入课堂。所以我认为,将这些中外经典电影作品,特别是那些根据文学、戏剧、名著改编的好影片,那些成功地再现世界伟人、名人的传记片,那些生动地再现各个民族、国家、文化历史的作品,那些用电影的方式记录和再现舞蹈、音乐、美术作品的影片,把它们引入小、中、大学课堂,既丰富了教材内容,又可提高学生接受的兴趣。

  通过这些经典电影的观看,也将引导和开拓青少年学生对数千年来人类创造的诗歌、小说、戏剧、音乐、美术、舞蹈、科学等古老文化与精神财富的兴趣和了解,从小就逐步建立正确高尚的审美情趣,促使我们未来建立起精神上的故乡。

  为这个提议,我提出几个具体问题:

  第一,加快对国产经典影片的数字化进程,并要求修复后的经典电影进入DVD、蓝光市场。其实最近20年,全世界都把它们过去的电影高清化,而且都用胶片甚至蓝光进入了市场。我们一些单位也在做,但是很少进入市场。我觉得,政府部门应该克服各个单位垄断国产片版权的现象。运用文化、商业机制引进有价值的国产影片,需要社会和民间开办文化艺术电影的发行机构,需要国家和学校支持。如果我们想让电影跟群众见面,又没有发行机构,无论国内国外,都有一个版权的问题。

  第二,组织以影视、文学为主的老、新教师的专业队伍,编写中小学各个年级,也包括学习中文、中国文化的外国学生,必看的经典影片教材。既包括数字修复后的高质量视听的原片,也包括增加理解有关文化艺术的资料。起步可以少而精,逐步增加。小学生应该看什么,中学生应该看什么。

  第三,建立大学文化艺术院线。采取国家支持、民间运作的文化商业机制,在校园里,拒绝低俗商业娱乐电影进入,坚持用丰富多彩的、经过时间和学术考验的世界与中国的经典电影在大学校园里长期轮换放映。

  因为经典影片现在确实已经都有这个技术条件了,而且年轻人也希望看到。我们北京电影学院的几代师资愿意为人类的经典电影走进青少年的课堂,中国的经典电影走向世界这样一个很有意义的文化事业作出贡献。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