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艺术在雨中的浪漫邂逅
——观成都军区金奖杂技《空竹·雨中情》
“I’ve a smile on my face,I walk down the lane,with a happy refrain.I’m singing,singing in the rain,in the rain。”(我的脸上露出微笑,我走在街上,唱着欢乐的歌。我欢唱着,在雨中欢唱,在雨中。)上世纪50年代,美国好莱坞一部杰出的歌舞片《雨中情》,曾令无数人为之痴迷,其中的主题曲历经岁月洗礼,至今魅力不减。在法国圣保罗第十六届全明星国际马戏节的舞台上,一群阳光帅气的中国小伙,用古老的东方传统杂技空竹,对《雨中情》进行了全新的演绎。他们抛耍空竹的潇洒画面与影片中的精彩片段交汇融合、浑然一体,散发出异曲同工之妙。东西方艺术,就这样穿越地域和时空,在“蒙蒙细雨”中成就了一场浪漫邂逅。
这个节目就是成都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历经一年时间倾情打造的杂技《空竹·雨中情》。来到圣保罗之前,该节目已获得第十四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银狮奖、第三届西班牙国际杂技比赛金奖。节目的故事由一名黑衣男子撑伞在雨中漫步引入,随着主旋律响起,灯光渐亮,五位年轻小伙儿身着红黄蓝白绿的绅士服饰,手执空竹跃入场中。只见小小的空竹在他们手中上下左右翻腾,不断抛出又收回。每一次抛接,紫色空竹都会从空中划过一道圆润优美的弧线,然后稳稳套在绳索上,整个动作过程无比流畅精准。随着表演渐入佳境,那空竹好似演变成身姿曼妙的少女,在小伙子们的诚挚邀请下,相拥在雨中共舞,简直美到了极致。整个节目营造出的故事性和画面感,让观众如同沉醉在一个美好的梦境当中。《空竹·雨中情》颠覆了传统空竹“抖”的惟一技法,以爵士舞风格编排,采取“翻腾、抛、套、接”四种方式,通过双人对手抛接、四人对传、对手“缠绕抛接”、抛高离绳、虎跳空翻接等高难技巧,创新发展了空竹的跟斗翻腾技巧。这样高超的创意和难度,演员们竟然做到了零失误,令人叹为观止。同时,编导细致巧妙的构思设计,以及与表演、灯光、音乐的完美对接,赋予节目以行云流水般的细腻感和视觉冲击力。当演出悄然而止,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来自世界各地的杂技界专家、评委和观众都自发起立,向这六位来自中国的年轻小伙儿表达由衷的喜爱和敬佩。就这样,《空竹·雨中情》以绝对的优势技压群雄,毫无争议地在强手林立的国际赛场上摘得桂冠。
一件艺术精品的诞生绝不是偶然的。只有把中国杂技与西方文化有机地建立联系,才能引发西方观众的共鸣。杂技《空竹·雨中情》将一贯崇尚硬功夫的杂技与西方经典影片有机融合,选用极具东方传统和特色的空竹来诠释解读西方文化经典,由此创造出一个新的经典。两位时代艺术大师的灵感,就这样远隔时空碰撞出奇妙的火花,完成了一场中国杂技与西方文化的完美对话;高难度的杂技技巧与清新唯美的表现语境也就此完成了在雨中的一场浪漫邂逅。
《空竹·雨中情》不仅由六名阳光帅气的中国小伙儿呈现出了原汁原味的好莱坞style, 并且巧妙地将内涵拓展引申,得到了国际杂技界的认可。这个沉甸甸的金奖,对中国杂技更好地走向国际舞台,无疑是一次漂亮的尝试,探索了一条全新的思路和方向。某杂技艺术家说:“中国杂技与西方经典文化融合是把双刃剑,做的好就是经典,做的不好就是不伦不类、不土不洋。所以,我们要做就一定要做到最好。”正是有高超的艺术修为和敢为人先的胆识魄力,才创造出了像《空竹·雨中情》这样的诸多经典之作,才使我们看到了中国杂技更为耀眼辉煌的明天。此时,熟悉的音乐又在耳边响起,“I’m singing,singing in the rain,in the rain,in the rain。”这浅浅的吟唱听起来是那样的温暖。是的,我在欢唱,在雨中欢唱。这个情境不也正如我们的中国杂技吗?在不断变化的各种外部环境下,能够适时开拓创新、持续发展;在不时袭来的风雨中,依然微笑着坚定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