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撰稿:李林荣
《中国神话传说(简明版)》,袁珂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年2月出版
神话古已有之。“神话”一词成为文化概念,整理和研究神话成为一门学问,却始自中外文化全面汇流的近代。在中国神话研究的学人谱系中,袁珂先生不仅以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执著坚守和异常丰硕的学术成果而著称,而且在坚持神话具有文学属性的观念立场上,也堪称这一方面的代表。这本简明版的《中国神话传说》,和与它同名的完整版一样,都是突出体现中国神话的文学光彩和文学魅力的厚重之作。尽管是简明版,全书仍包含了简介中国神话理论常识的7章导论、细述情节并详解其渊源的132个专题的神话故事。许多专题下讲到的神话故事,还不止一个。简明版与完整版有所不同的,是删去了所有的注释,减少、调整了一些篇章,为神话故事部分添加了醒目的小标题,更便于神话学专业以外的读者轻松阅读。一卷在手,沉埋、游散于文言典籍和乡野口传的远古神祇和传奇英雄,从质朴洗练而又生动明快的白话讲述中纷纷复活。其间错综复杂的种种名目歧异和内在关联,也被归置得井井有条。
《文学史微观察》,李洁非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8月出版
文学史离不开作家论和作品选,但不等于作家论与作品选的相加。用《文学史微观察》作者自序里的话说,对于“一代之文学”的考察,不能到评价作家作品为止,还应当发掘“时代悄无声息氤氲于文学而赋予它的特质”。自觉自愿的投名状、托名公意的表彰册,最多只能作为一份原材料,去折射或印证文学时代特质的某一点滴。那些环绕、浸润着包括作家作品及有关其评价在内的各种具体文学现象,并且促动它们发生变化的社会因素和社会力量,才是文学的时代特质真正的积聚之处。它们交互于文本表里、穿插于文坛内外,纵横跨越社会生活领域的多重行业疆界。其作用的机制和效应,既是综合的也是具体的,既是宏观的也是微观的。对它们的把握,单一的视角和方法无济于事。对此,《文学史微观察》的处理既有些类似辞典编纂和档案分析,又有些类似针对关键词的知识考古。“收入”、“宗派”、“口号”、“会议”、“斗争”、“批示”,书中标举的这6个篇名,恰好紧扣着贯穿现当代中国文学史的6条经脉。同是在归集史料、叙述史实、提炼史识的三重话语的变奏中,“收入”、“宗派”、“斗争”3篇更多着力于对既有史料、史实做合并同类项、凸显共通性的典型化约;而“口号”、“会议”、“批示”3篇,则更多地体现了以史识激发史料、史实新意的力度和深度。
《当代文学批评》,[美]文森特·里奇著,王顺珠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7月出版
一浪赶一浪的西方文论的引进热潮,已从文坛前沿消退十余年。对外来文论的融会贯通和为我所用的消化、重构,却还远未到位。在这一点上,国外有识之士的相关著作同样具有参考镜鉴价值。文森特·里奇(Vincent B. Leitch)是活跃在美国当代文坛的一位视野广阔而又勤于著述的理论家。他所著的《20世纪30至80年代的美国文学批评》和主编的《诺顿理论与批评文选》,在欧美文论界广受瞩目。这本以“里奇文论精选”为副题的《当代文学批评》,收录了作者评析20世纪后半叶以来西方文坛重要理论家和理论现象的15篇论文。每3篇论文合为一辑,各辑主题依次为“后现代性与历史学”、“批评性阅读”、“当下诗论与文学”、“解构主义批评”、“文学理论与文化研究”。其中,第一辑打头一篇《后现代文化:矛盾的弗雷德里克·詹姆逊》对詹姆逊批评实践的取向变迁和思想语境的梳理;第二辑《“阅读”文本》《读者反应批评》《应用理论:世俗阅读》3篇,对交叠在马克思主义、现象学、符号学、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和接受美学等多重理念背景中的西方当下文学文本解读的实践所作的深入剖析;第三辑《英美与法国女性主义的团结与分歧》《当代晚期美国诗歌》《诗论多元化》所提供的欧美文论潮流动向的细节信息;第四辑针对解构主义的主体空白伦理与德里达的“主权政治学”的阐释和批判,以及介绍的文学理论和文化研究学科在美欧高校体制下所面临的现实问题,都很值得我们留意。
《古典社会学理论》,[美]乔治·瑞泽尔著,王建民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4年11月出版
依照“文史哲不分家”的老话,文学是历史和哲学的近邻。但在近现代的社会和学术场景中,学科成型的历史只有两个多世纪的社会学,和文学的关联明显要比历史和哲学来得更紧密。特别是随着小说在文坛内外的地位和影响迅猛提高,新兴的社会学家和刚刚升格成文学创作主力军的小说家,几乎是以并驾齐驱之势,一跃而变身为整个人类社会的诊疗师。二者的区别,只在于社会学的诊疗主要靠科学和理性,小说家的诊疗则主要诉诸精神和感性。与此相应,对于奉这种小说为尊的近现代文学创作的全新的理解、阐释和评价方法,也渐渐发展为一个专门的交叉学科——文学社会学。就这个意义而言,以文学创作或文学批评为业的人,实在很有必要了解和掌握一些经典的社会学知识。这本内容丰厚、编排得体的《古典社会学理论》,经历了20余年教学和研究的实践考验,至今已完善、修订到第6版,在全世界已有十几个语种的译本刊行。中文书名里的“古典”,对应的英语原文也有“经典”的词义。全书共17章,前两章导论分国别概述社会学理论的历史进程,后15章循着社会学两百年来的演进脉络,展示阿列克西·托克维尔、奥古斯特·孔德、赫伯特·斯宾塞、卡尔·马克思、埃米尔·涂尔干、马克斯·韦伯、格奥尔格·齐美尔等14位社会学家和1830-1930年间早期女性社会学家群体的理论建树。各章都配有行文精当、细节灵动的学者小传与清晰传神的照片或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