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全国“两会”的声音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3月09日07:25

  单霁翔:尝试传统文化与现代传播手段的结合

  目前我国高雅艺术和经典作品传播的广度和深度都不够,新传媒方式给传统艺术形式带来了很大冲击。我们在坚持传统方式的同时,也要不断摸索新的形式,勇于尝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传播手段相结合,形成新的艺术形式和传播方式。比如我们的文物、古诗词等都很高冷,不易解读,可尝试将其内在含义和专家解读通过APP等多种形式进行传播,以引起更广泛的兴趣,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刘兰芳:长篇评书传承人出现人才断层

  一种曲艺往往因艺术家的逝世而得不到传承,主要原因是没有好的传承人。比如说书艺术,南方还有一些专业院校和演出团体,而在北方缺乏这样的学校和团体。这些年,虽然也有一些学习评书的年轻人、爱好者,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他们大多还是停留在评书小段或中短篇评书层面,真正能够说长篇评书的可谓寥寥无几。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长篇评书的难度太大,让很多学习评书的人望而却步。希望国家关注说书艺术,设立一个专门的演出团体,使这项优秀曲艺得到更好的发展,更好地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

  姜昆:让传统艺术搭上现代高等教育的快车

  现在口传身授已经无法满足一些传统艺术的传承问题了,有些老艺人人一走,就可能会带走一辈子的“宝贝”,非常可惜。每走一个人,就带走了一个宝库。要想完成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立一支宏大的文化艺术人才队伍的目标,必须让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搭上现代高等教育的快车。为此,我希望能够在高校中建立曲艺艺术学科,在文艺的大课堂中给中国曲艺一席之地,请一些专家、学者研究曲艺的艺术规律,推动曲艺与当下社会的融合。同时,我希望在小学教育中增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内容,并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替代现阶段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课程科目,通过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传承等方式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

  吴为山: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人才

  一是美术馆等文化场所的建设不能只关注表面的建筑形象工程,更重要的是要使用起来;文化场馆是否具备足够的吸引力,不只取决于藏品质量。能否做好对整个场馆收藏、展陈、公共活动、艺术教育的整体设计与通盘组织?能否巧妙而充分地将地方特色寓于展览之中?是否对当地居民文化艺术趣味有总体了解与判断?众多难题,考验着这些“文化阵地”上的劳作者、守护者。如果其素质不够,能力欠缺,就难免陷入“有场馆无观众”,甚至文化阵地流失的尴尬。这需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人才。二是关于文化“走出去”,不仅要通过出国途径,也要考虑到在国内举办高质量的画展时邀请驻华使节来观看,做到“不拿护照、不用批文、不用出国”,便将中国文化推广出去。

  巩汉林:文化也要纳入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中

  一,文化不要被政治、经济绑架。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们的文化始终被经济和政治所绑架。文化之所以落后,主要是源于我们的重视不够。例如在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个发展过程当中,应该将文化也纳入到这个过程当中去,把它作为一个主要方面去考量。在看到中国GDP达到世界第二的同时,更应该意识到我国软实力、文化的缺失。二、文化也有伪劣的一面,需要有底线意识。文化是多元的,是有优劣之分的。文化里有糟粕,有伪文化,我们传播的应该是优秀的、向上的文化,而不是违背良知的、不讲道德的文化。中央媒体在传播文化的过程当中,应该把传播价值和道德作为底线。不能为了所谓的点击率、收视率而不顾传播效果。

  徐翔:演出市场的生态好坏关乎戏剧教育的未来

  中国的戏剧教育需要加强,而演出市场的生态好坏、繁荣与否直接影响戏剧教育的未来和前景。目前国有院团在文化体制改革后,创作了一些精品力作,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激励政策和场次补贴一方面给院团带来推动,但是院团转企后,按照企业的方式来让利润最大化,有时一天演三场,不利于演员的培养,不利于艺术的精品创作;表面上演出多、市场繁荣,但没有形成真正有利于精品创作的有益链条。希望有关方面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出台有利于院团发展的政策、措施。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