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赋予春节更多意义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2月27日07:15 魏 青

  如今,年味寡淡几乎是不争的事实,春节是往昔岁月亲情温暖的一种道具,一种符号,一个载体,它本身包含的年俗文化元素可以滋养人们的心灵,使人们在怀旧中体味到审美价值,体味到人生意义。如果真的任由“年味”一味寡淡,我们还能给子孙们留下什么样的文化习俗和怀旧内容呢?我们没有理由冷落和怠慢自己的春节传统习俗,举办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就是用传统文化充实年味,也是保存春节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方式。

  关于春节的古老年俗,讲究很多,从最早的春节、最早的除夕、最早的春联、最早的年画等等就可见一斑。如今,春节被异化、物质化的东西多了,文化性的东西少了。对于青少年而言,如果没有一定的春节传统文化的熏陶和了解,那么春节文化习俗随时间消失只是迟早的事情,并非杞人忧天的危言耸听。

  春节需要经营,需要打造,需要民俗活动,需要社会力量的参与,需要政府和民间的投入、引导,需要与精神力量结合,需要赋予新鲜的内容。所谓年味其实就是文化味。所以年味既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乐趣,需要每个人自己营造。从官方层面说,就是要继续传承、弘扬春节文化,增加春节的文化底蕴和内涵,运用多种形式,多举办春节年俗的表演、展览和教育,进行行之有效的春节传统文化教育,特别是针对青少年的春节年俗教育;从民间和个体层面说,就是要恢复春节这一全民参与性节日的本来面目,改变一台春晚一除夕、一个短信就拜年和一次旅游就过年的做法,人人真正用心参与到节日中去。

  社会在发展,文明在延伸,礼仪在进步,革新年的内涵和外延乃至形式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共识。我们期盼过一个有文化的年,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公益电影、农民舞蹈大赛,摄影作品展、戏曲表演、舞狮表演、花鼓戏展演、踩高跷、彩灯展、泥塑作品展、灯谜晚会、唢呐表演、民间杂耍表演、迎新春书画展等,这些活动不仅为老百姓送去了“精神利市”,更为市民创造了节日的精神福祉,这样的年因为多了些文化味而更具有人伦精神的淡雅之美。

  正如冯骥才所说,年味变淡,是因为没找到新的过年载体。我们的年被“稀释”了。但只要重视和用心,不少过年的“新花样”可以被创造出来。比如天津剪纸年画火爆,主要原因是符合现代人需求,“聚宝盆”剪得很小,往衣柜上一贴,就有年意了,还有拇指盖儿大的福字,往电脑上一贴,心里就有了安慰,年味也有了。年味,其实就是文化味。

  春节是古老文化,不是文物,它是有生命力的人性化活动。从这个角度上讲,春节也应该被赋予更丰富的文化意义。重拾中国年味,需要保持传统,需要修旧如旧,更需要老瓶装新酒,去粗取精,兼容并蓄,保留内核,与时俱进。

  年年岁岁花相似,今年年风大不同,别样的文化过年方式,换来了别样的年味,少了过度的热闹,但是却带来了新的文化年俗和风尚。文化过大年,文明过年,过文明年,过文化年,让年多些有滋有味的清新之风,这不仅是新年俗的需要,更是文明社会的需要和福祉。让年体现时代文明精神薪火相传,比一味维护过年的某些陋习更符合过年的社会文明进步意义。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