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铃响处,旅魂乡梦起——读李清明散文集《牛铃叮当》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2月27日07:10 王晓娜

  自1983年第一次发表作品以来,李清明一直孜孜不倦地致力于文学尤其是散文的创作,著有散文集《滚石上山》《梦起洞庭》《微雨独行》《股海无边》《寥廓江天》等,这些散文作品篇篇锦绣、字字珠玑,体现了他对文学梦的执著和坚守。《牛铃叮当》是李清明新近出版的一本散文集,在书中,作者以游子的身份,带着对故乡的眷恋和反思为读者画就了一个旅魂寻乡之梦。

  读李清明的《牛铃叮当》,“旅魂思乡梦”的久违感觉再次由心底悄然浮起。这是一部沉甸甸的、作家写给他的故乡湘阴的情书册,字字质朴、句句情深。李清明从故乡的乡野、古渡、买马村乃至牛铃叮当的响声中走出,又让其笔墨携着灵魂和哲思,匍匐在洞庭水乡那片烟雨夜月的大地之上。

  “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李清明文如其名,才贯其文。牛铃叮当、埋胞衣、洗三朝、水车谣、捉泥鳅、猎野鸭、划龙舟、卷旗花,一篇篇读开去,就是一张张生活画卷,作家丝毫不急躁,让心底最真实的感觉在笔端缓缓流出,化为浓浓的情意和这情意背后的澄明与稳重。李清明心中的写作根据地是他心心念念的湘阴山水,他选用散文这一“形散神聚”的文体来表达他对自己这一根据地的厚爱和钟情。他的每个字、每个词都那么稳贴质朴、清新晓畅。在这个日渐喧嚣和浮华的世界里,还有这样的作家仍然在一字一句的书写中坚守心底的那份纯真,实属难得。

  岁月如梭,故乡远去,相信这是每一个羁旅在外的游子都有的刻骨体会,李清明也不例外。当夜晚孤寂难眠时,故乡的山水物事便会如潮水般涌进心胸,令人辗转反侧,感慨万千。李清明的散文中,溢满了自己对故乡这一神祇的岁月沉重感,在《牛铃叮当》的结尾,他写道:“打这以后,水乡的水牛们大都由放养改成了圈养,没有了广阔湖州绿草茵茵的映衬,少了和风的吹拂……牛铃叮当依旧,但总感觉缺少了往昔的悦耳和悠扬。”日益丰富的都市文明正在侵吞着农村的那方净土,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始图景终于遁去之后,我们的后代在一片喧嚣的环境中,还能寻回人类祖先灵魂深处的声音吗?《千年古渡》的结尾这样写:“再后来,一座新建的水泥桥梁最终将千年古渡彻底送入了末路,只剩一湾瘦水还在默默地流淌……江水似乎带走了我儿时的全部记忆和欢乐,也带走了远方游子行囊中那绵绵古朴、蒹葭自然的故乡。”科技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当文明和文化的积淀被轻视,当世界进入纯物质时代,我们还能否为子孙后代留下一轮皎洁的明月?李清明看到了这一点,如在文字中一而再、再而三的感慨和诉说,如《水乡古建筑》之《祠堂》中这样写:“偶回故乡,曾应邻村一位朋友所邀参观他们黄姓家族新建的祠堂。祠堂是在过去的废墟上新建的,也有飞檐画壁,也立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也摆有族长专坐的太师椅……观看了一圈下来,我总感觉少了些什么。是少了文化的熏陶?还是少了时光的灼照,抑或世事的沉浸?无以言说,惟有冷月无边,秋风依旧。”还好有月有风,只是,为何是寂寥的冷月?又为何是萧索的秋风?作者将失落写进了字里行间、叩进了读者的心扉深处。

  在散文集《牛铃叮当》中,李清明孜孜不倦地书写着自己对于生命这一哲学命题的思考和观照。在《埋胞衣》中,作家提到现在某些医药机构花钱收购婴儿的胞衣,制成美容产品再出售给消费者,甚至还有餐厅设“胞衣宴”。在李清明的故乡,婴儿的出生是一件极其神秘、犹如重大仪式一样的事情。作家不免生出深深的忧虑:“我真有些担心,孩子们啊,你们走远后,还会有故乡的记忆,还能找到故乡的路么?”在《喊魂》一文中,作家写道:“长大之后我才渐渐地明白和理解,为何水乡的人们爱唱花鼓戏,又总是选择一些有悲苦剧情的曲目,然后将唱词变换成一种哭腔,拉得很长很长……也许那是他们对长期遭受苦难的一种宣泄和倾诉啊!”作者字字凄婉、词词动情,在如今缺乏信仰和敬畏的空气中,人们还会理会这些古老的习俗,还会对于生命有这般切肤的亲近吗?

  无论是在羁旅思乡中感慨岁月之变迁,还是于故土人情中书写对生命之敬畏,都离不开作家心底那根柔软的乡土情弦。从开篇的《牛铃叮当》至最后一篇《今又清明》,每一字每一句,无不浸润着作家客居他乡、胸怀故土的一颗赤子之心。故乡作为一个意象,早已印在作家无意识的底层,成为他精神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角。故乡湘阴的山山水水、风光物事早已铭刻在李清明的思想深处,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流淌在他身体的每一个毛孔、每一处血液中,流于笔端,行于纸上,便化为不竭的创作源泉。

  李清明的文字质朴自然、澄明清澈,带着古典文人的墨香,携着湘阴山水的灵气,从悠远宁静的星空大地中扑面而来,直击读者的心房。他的文字如同一场缓缓升起的、悠扬悠长的生命起舞,这舞蹈的灵魂便是故乡。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