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教授的新作《现代审美问题:人类学的反思》用人类学方法开展中国当代审美研究,试图为当代美学理论走出困境提供一种可能视角,是当代审美人类学研究的新收获,该书有三个显著特色值得关注。
一是把审美人类学放置于马克思主义美学谱系中研究。王杰认为审美人类学是在全球化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发展。这就决定了中国的审美人类学研究要贯穿马克思主义关注现实的理论品格,重视在急剧变化的中国社会语境下对底层人们生活、文化自觉和文化尊严的关注的情怀。具体到审美人类学研究方法上,既要用人类学田野作业的实证方法与精神,为人们“认识世界”提供有力武器,也要用美学的浪漫主义情怀为人类“改造世界”指明更高的符合人性的发展方向。也就是说,中国审美人类学的任务就是了解中华本土文化尤其是其中的底层文化和边缘文化所具有的不同于西方文明的审美需要,找出其特征所在,并进而在理论上加以说明,以便超越美学思想中西方中心主义话语的思路,为消除审美意识形态对人的真正审美需要的蒙蔽,从而实现马克思主义美学所重视的审美启蒙的目的找到新的、更为建设性的路径。如此一来,审美人类学的理论品格和主要任务就决定了它不同于西方流行的文化研究。在王杰的理论视阈里,比较合理的研究思路应该是以经济全球化时代弱小民族和少数民族的审美经验和文化实践为基础,在不同民族文学艺术生产方式的比较研究基础上,通过对艺术品的产生和交流方式的具体研究,探讨现实的审美关系,以及审美需要与文化书写、本文书写之间复杂的转化机制,进而通过阐释民族文化中积极健康的审美交流方式,为超越工具理性为基础的现代艺术生产方式和审美交流方式提供可资借鉴的文化资源和学理依据。应该说,这是一个要求很高的研究目标诉求,带有浓郁的理想主义色彩,更需要长期的学术训练和学术积累,有待大量的个案研究工作来进一步证实其可能性和可行性。
二是试图建构当代审美人类学的基本学理和方法论。审美人类学要在中国当代美学研究获得学术身份,势必要建立自己的基本概念范畴体系、问题域和方法论等。通过多年摸索,王杰对审美人类学的学科定义、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基本问题、研究方法、理论旨趣、学理基础和学术规范等做出了初步的探讨。他认为,审美人类学主要是以民族审美经验和艺术活动为研究对象,用人类学的方法和理念,改造传统美学,使其成为现代形态的人文科学,目的在于恢复美学对于当代现实的解释力,激活对于现实矛盾思考和批判能力,用健康的审美理想和审美经验指明人和社会的未来自由方向。由此看来,审美人类学要解决的还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问题,即考察艺术永恒魅力的社会根源,分析艺术和美的创造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进而寻求审美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等,这也证实了把审美人类学至于马克思主义美学谱系下的合理性。
审美人类学研究最富有特色的恐怕要属研究方法了。审美人类学属于跨学科,是美学和人类学结合生长出来的一门新学问,它既是美学的,又是人类学的。王杰似乎并不太计较这种交叉学科的具体学科归属,他用人类学方法来研究现代美学问题,把审美人类学放在美学意义上,研究的对象还是审美的问题,它是美学问题和美学学科的发展。对王杰来说,人类学的方法很重要,他希望通过跨学科的研究,引入田野调查、民族志等实证分析方法来改造美学中的唯心主义色彩和形而上学的倾向。作为一门科学,基本理论和范畴是必不可少的,王杰在把人类学方法和审美意识形态研究相结合的,清理和锻造了一些特殊的概念,如审美现代性、审美制度,审美习俗、地方性审美经验、审美认同等,这些概念的提出或者清理,虽然其准确性和涵盖面有待进一步检验,但却是建设审美人类学学科必然的要求。
三是立足少数民族艺术活动,寻找中国经验。王杰的审美人类学研究非常重视对于经典个案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地方色彩。因了地缘的关系,王杰教授立足广西壮族自治区这片神奇的土地,聚焦黑衣壮少数民族的文化审美经验,做了相当数量的田野调查和文化活动分析和阐释。通过对黑衣壮民歌、歌手的长期追踪,探讨黑衣壮族群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他发现,单纯借助学术话语的力量宣传,或者单纯依靠商人的经济力量帮助,少数民族在现代社会的发展都不免要失败,而且,这种失败导致的少数民族人民的精神创伤是非常严重的,并在一定程度上带来巨大的文化认同危机。因此,他反思现代知识分子文化自觉的介入少数民族建设的重要性,以及现代艺术和传统艺术结合的可能性与必要性。比如,他通过对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考察,发现其成功主要在于在南方少数民族歌迂的基础上,用现代大众文化的模式(如摇滚和现代声光电技术)加以改造,让古老与现代、经典与时尚相结合,让即将消亡的山歌和民间舞蹈被重新激活,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模式,这一文化模式是把政治话语、经济发展要求、少数民族文化的审美元素等多种要素融合在一起文化和情感结构表征。通过这一“中国经验”的追踪和反思,王杰进一步认识到少数民族文化对于现代文明建设的价值和意义,提出大力发掘关系少数民族文化中的审美精神,从中提升出有益于现代社会和现代人的文化理想和生活理念,营造现代艺术生活,从而在海内外树立起广西独特的文化品牌,宣传广西文化深厚的人文价值的理想和信念。王杰的这一理想,已经溢出了单纯的学术研究,是把学术研究和地方文化建设乃至经济发展勾连起来,这对时下地方政府大张旗鼓发展文化产业或许可以提供借鉴。
审美人类学研究在中国兴起较晚,有很长的路要走。对于王杰来说,如何突破既有的山乡少数民族视阈,把目光投向现代都市与现代人这一更为广泛的对象上来,以及对审美人类学研究方法的进一步完善,是其研究面临的更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