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克家先生的一张条幅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1月01日06:08 凤 翔

  由于已故诗坛泰斗臧克家先生与《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关系密切,更由于他关心、支持我的工作,在他生前,每有新书出版,常常签上名赠我一部,使我获益良多。他驾鹤西归业已10年,没有想到,我今天又得到了一部他新出的大作。这部新作,是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他的四个子女选编的《友情和墨香——臧克家和他的师友们》。在书的扉页上有“凤祥先生惠存  臧家兄妹2014.6.28”的字样。我手捧新书,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书的内容使我惊喜得瞪大了眼睛,这本书太有价值了!一幅幅墨宝,飘出一阵阵墨香,飘出了臧克家先生与他的师友们真挚的友情。这书里的一幅幅墨宝、一张张照片和臧克家的一篇篇文章,对于研究臧克家,甚至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都具有非常珍贵的资料价值。

  书里最早的三幅作品,是1944年郭沫若、茅盾、闻一多三位先生给臧克家的题字。除此之外,还有叶圣陶、郑振铎、王统照、冰心、沈从文、俞平伯、老舍、李广田、萧涤非、钱君匋、廖沫沙、曹禺、姚雪垠、季羡林、柳倩、何其芳、端木蕻良、王亚平、刘海粟、胡絜青等许多巨匠大家给他的题字和画作,还有臧克家写给各位师友的有着浓郁诗意的条幅。他们的每一幅作品,都值得好好琢磨、研究。不过,在这些墨宝里,我最感兴趣的,却是臧克家为我国第一代工人诗人李学鳌写的那张条幅。因为这幅字与《北京晚报》的五色土副刊以及我本人,有那么一点儿渊源。

  1989年9月6日,李学鳌在京病逝。不几天,《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上就发表了臧克家先生9月7日得知消息后立即写就的一篇悼文《无法补偿的遗憾——悼念诗友李学鳌同志》。这篇文章透露出李学鳌在临终前夕,让女儿李海鸥给臧克家写信,请他为自己写一个条幅,作为对卧病中自己的鼓励。臧克家与李学鳌是有着30多年情谊的忘年交。从1951年开始,李学鳌在诗歌创作的道路上曾得到臧克家先生的许多扶植与鼓励。这位文坛前辈常常与学鳌谈诗论文,品评他的诗歌。兴致高时还在一起朗诵这位年轻人的新作,师生之谊甚厚。臧克家先生曾破例三次为学鳌的诗集写序言,对他既热情鼓励又指出不足之处,对于这位年轻人的成长抱以很大期望。李学鳌对臧克家先生非常尊敬,一直把他视为自己的老师。9月7日臧老接到海鸥的信,中午没有休息,立刻研墨、展纸、挥毫,写下了在《前赤壁赋》中苏东坡的几句话:“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下题“东坡名句,表现了他乐观主义的人生观,录奉学鳌诗友,病中破闷”。下午3点,臧克家把信和条幅写好,让阿姨立刻去投入信箱之中。因为他知道,下午4点钟,邮递员要到信箱取一次信。这天下午3点多,他的小女儿苏伊过来说:李学鳌去世了,是从《北京晚报》上得到的消息。臧克家悲痛难抑,立即写下了这篇感人的悼文。人们大约不知道:这条短消息正是我写的,臧克家悼念李学鳌的文章也是经我手安排见报的。当时,我仅仅知道臧克家写了条幅和条幅的内容,但是条幅上的字是什么样的却没有见过。

  去年,臧克家大女儿臧小平在动手筹备编辑这部《友情和墨香》时,想到了她父亲在悼念李学鳌的文章中曾经提到条幅的事儿,便想把这张条幅也收入其中,于是给我打电话询问海鸥的联系方式。李学鳌也是我的朋友,他去世后,海鸥一直与我保持联系。我将海鸥的电话和工作单位告诉了小平,此后的事儿,我就不知道了。

  今天,在《友情和墨香》中,我看到了臧克家当年为李学鳌写的这张条幅的真容,心头不由得一阵惊喜。凝视着这张条幅,这位毕生倾心培育青年人的文坛前辈的音容笑貌,又浮现在我的眼前,那样清晰,那样亲切。我很高兴见证了臧克家与李学鳌之间的深厚情感,也很高兴为条幅收入书中尽了一点点力量。我凝视着新书上这个飘着墨香和深情关爱的条幅,不禁心潮起伏……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