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作协“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2月22日07:23 李 冰

在中国作协“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4年12月19日)

□李  冰

同志们:

  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系统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论,向广大作家艺术家发出了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的号召。11月18日,中宣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通知,部署在文艺界广泛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11月19日,中宣部召开主题实践活动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刘奇葆同志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进行动员,提出要求。我们今天召开工作会议,就是为了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刘奇葆同志和中宣部的工作要求,紧密结合文学界和作协工作的实际,采取得力举措,认真抓好“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

  上午,白庚胜同志宣读了《中国作协组织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方案》,大家进行了认真讨论,发表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刚才,4个省市作协的负责同志和3位作家代表作了很好的发言,听后很受启发。这个会虽然只有一天时间,但内容丰富,安排紧凑,开得很好。现在,我就抓好“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讲几点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个老话题。自延安文艺座谈会以来,我们党一向要求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倡导作家艺术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广大作家艺术家积极响应,身体力行,形成了我国文学艺术界的优良传统。对于作家深入生活,理论上不必多说,典型也不必多举,大家已了然于胸。但是,思想认识问题是不是都解决了呢?恐怕不能这么看。时代发展到了今天,社会结构转型,文化环境巨变,信息技术发展,文学实践多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生活遇到了不少新问题,思想上产生了不少新疑惑,比如,有的同志认为,当今信息社会,互联网高度发达,资讯无比丰富,手机、电脑、移动终端,微博、微信等各种信息海量,“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创作素材应有尽有,不必再采取过去那样深入生活、深入群众的老办法了;有的同志认为,现在生活同质化严重,环境相似,文化融合,自己身处其中的生活已经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只要细心体会身边的生活就够了,没必要从一个地方跑到另一个地方去体验生活;有的同志认为,不同文体创作,对深入生活的需求有差别,自己的文学创作主要靠想象,不深入生活也能写出作品;有的同志认为,现在深入生活与过去不一样了,过去带上铺盖卷住在房东老大娘家里,今天很难再安排在群众家里“同吃同住同劳动”,深入生活的成本高了,收获反而少了,如此等等。应该说,上述思想问题都有一定的客观事实基础,同时也都有主观认识上的偏颇。举出一些认识的问题,不是要逐条地进行分析、辩理,而是希望各团体会员单位组织作家带着这些问题深入学习文艺工作座谈会精神,在深入生活实践中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各团体会员要广泛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学习教育活动,组织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深刻领会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刘奇葆同志在主题实践活动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学习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和文学工作优良传统,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正确认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仍然是文学出精品、出名家的必由之路,从而增强广大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把深入生活变成作家的内在需求和自觉行动。

  二、积极争取党委宣传部的领导和支持

  这次“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是整个宣传文化系统的一次大行动,由中宣部统一部署,各省区市党委宣传部统一组织。集团作战与单兵作战是有很大区别的。各地作协要有全局意识,增强主动性,根据所在省区市委宣传部的思路和布局,抓紧制定自己的组织作家深入生活的具体方案,积极主动地向党委宣传部汇报,将作协的安排纳入党委宣传部的总盘子。与其他艺术家相比,作家在深入生活的时间、地点和组织方式等很多方面有自身的特殊要求。在实践活动中,要遵循文学创作规律,尊重作家的意愿,注重深入生活的实效。对作协面临的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要实事求是地向党委宣传部汇报,努力争取支持。

  在这里,我着重讲一下关于作家挂职锻炼的问题。据了解,从2000年至今的14年里,作家挂职锻炼的共有73人,目前仍有10人正在挂职,其中陕西3人,辽宁2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人,河北、四川、江苏各1人。实践证明,作家到基层挂职锻炼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一种有效形式。但是安排作家挂职锻炼,作协独家是做不成的,要积极向宣传部提出作家挂职锻炼的建议,请宣传部与组织部协调安排。中组部关于党政干部挂职锻炼的政策规定是:可以选派德才素质好、有培养前途和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党员干部挂职锻炼;选派到同一地领导班子挂职锻炼的干部,最多不超过二人,不占当地领导班子的职数;挂职锻炼的时间一般为两年,干部在挂职锻炼期间,只转组织关系,派出单位保留其原职务,对其在职级晋升和住房分配等福利待遇上要同本单位同级干部一视同仁。各地作协要了解这些文件精神,相关工作参照这些文件精神去考虑,争取按照党政干部挂职锻炼的政策,推动党委有关部门制订作家挂职锻炼的政策。目前,陕西、山西、辽宁、河北作协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2014年3月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与省作协党组共同下发《关于选派作家到基层挂职深入生活和定点体验生活的实施意见》,对选派作家的方式、入选条件、挂任职务和时间安排、名额及程序、组织管理等方面进行细化,使作家挂职体验生活规范化、制度化。对一些省委已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各地可以学习借鉴。

  三、加强中国作协与各地作协之间的统筹协调

  这次主题实践活动规模大、参与层次多、涉及面广,必须统筹协调、形成合力。组织作家深入生活,本来是为作家的创作提供帮助,但如果大水漫灌,缺乏协调,就会相互撞车。假如一个作家同一时间你也安排、我也安排,会使作家分身无术,而连续安排又会使作家应接不暇。细节有时决定成败。在实践中也许会遇到很多需要协调的问题,尽管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做组织作家深入生活的工作,有了一些经验,但还是要把各环节想得细一点。中国作协有三点考虑:一是定点深入生活,中国作协将与各团体会员提前相互通报计划,防止人员与地点重复。各地各行业作协如有定点深入生活的作家人选,可以申报纳入中国作协定点深入生活的总体计划之中。作家定点下去后,我们会与所在地作协互通情况,对定点深入生活的作家实行双线联系、双重管理。二是跨区域跨行业的安排,比如西部地区作家要到沿海地区深入生活、汉族地区作家要到少数民族地区深入生活,省级作协之间要加强联系沟通,然后告知中国作协。其中需要中国作协帮助的可以提出来。三是有些资源可以共享,比如中国作协在各地的创作基地,各团体会员单位可以使用。但要提前报计划,我们尽力安排。

  四、对深入生活的作家加强跟踪回访

  现在不少作协建立了深入生活制度,并取得了较好效果。作家深入生活下去了,我们不能就不管不问了,要时刻挂在心上。要加强对深入生活作家的跟踪回访。通过多种渠道与走下去的作家保持密切联系,有选择地召开小型座谈会,了解作家在深入生活中的收获、感悟,了解后期创作进展情况。通过跟踪回访,一是为深入生活的作家提供生活服务和工作保障,帮助他们解决在深入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特别是协调作家与深入生活点当地政府、群众,尽可能为作家采访采风提供便利。二是对定点深入生活作家的创作给予帮助,可以根据定点作家的创作进展状况,帮助做好出版等方面的衔接。三是开展对深入生活的成果考核评估。中宣部已经把开展活动的成效纳入对文艺单位综合考评体系,各地作协也要将作家深入生活的情况作为作家业务考核的重要内容。

  五、引导作家“身入”、“心入”、“情入”

  深入生活关键是要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做到“身入”、“心入”、“情入”。“身入”,就是要蹲得住、打深井。深入生活不是走马观花,不是旅游观光,而是要在一个地方生活较长一段时间。要鼓励作家到艰苦的基层去,引导作家做好 “吃苦”的思想准备,潜心研读生活这本大书,从中获得创作的灵感和元气。在深入生活中,要严格执行中央的八项规定,严于自律,简化接待,尽量自己克服深入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不便,不给基层和群众添麻烦、增负担。“心入”,就是要端正对人民群众的态度,拆除“心”的围墙。深入生活不仅要了解生活、了解群众,更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做群众的小学生。“情入”,就是要站稳群众立场、增进群众感情,感同身受地体会基层百姓的悲欢苦乐,以人民之忧为己忧,以人民之乐为己乐。通过深入生活进一步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把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作为自己创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把人民群众喜欢不喜欢、满意不满意、接受不接受作为衡量文学作品的最高标准,把人民群众作为作家够不够资格的惟一判断者。

  六、力所能及地做好文化惠民工作

  刘奇葆同志希望参加“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的作家艺术家,着力在“采、创、送、种”四个字上下功夫,提的要求非常实在、非常具体。人民需要文学,文学更需要人民。作家参加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除了采集素材、创作作品外,还应该尽力担负起“送文化”和“种文化”的责任。无论是定点深入生活还是主题采风小分队,不论是挂职锻炼还是建立联系点联系户,都要因地制宜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作家们可以从当地实际需求出发,举办一些文学讲座,推荐宣讲一批优秀文学作品,丰富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可以与当地文学爱好者、文学青年开展交流,给他们一些创作上的指点和辅导。可以发掘文学创作的好苗子,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努力培养当地文学人才。还可以帮助当地整理和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发展乡土文化、地域文化、亲缘文化,加强当地的文化建设。

  七、组织好创作成果的扶持和研讨

  深入生活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出作品,并且争取出好作品。我们要鼓励和倡导作家珍视在深入生活中积累的素材,进行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创作。中国作协和一些团体会员单位设有重点作品扶持项目,中国作协还有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工程,要把深入生活创作的作品择优纳入到这些扶持工程中来,对其中的好作品“开小灶”。可以挑选作家深入生活创作出的优秀作品,精心组织研讨。可以考虑在作品创作后期或“半成品”时提前介入,请知名评论家和资深编辑集体会诊,提出修改意见,帮助提高完善,精打细磨。

  八、总结宣传深入生活的典型

  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不是临时举措,而是一项长期工作。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既要迅速行动起来,组织作家深入到火热生活的第一线,又要深入扎实、持之以恒,使主题实践活动成为一种新常态。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总结组织开展活动的经验,探索建立作家深入生活的长效机制,不断把活动引向深入。要及时发现活动中的问题和不足,不断改进活动的组织方式,让活动更有成效。要善于发现长期深入生活的作家典型,推广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做法,发挥榜样示范作用。要加强对主题实践活动的宣传,及时报道活动新进展,推广好经验好做法,扩大活动的社会影响。文学报刊社网要开设专题专栏专版,反映作家深入生活的情况,刊发他们创作的优秀作品,努力营造有利于作家深入生活的良好舆论环境。

  同志们,深入生活是作家的基本功,组织作家深入生活是作协工作的基本功。现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的各项任务和要求已经明确,关键在落实。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和组织广大作家积极投身到现实生活的广阔天地中去,扎根于人民群众的丰沃土壤,努力创作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