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学研究的新创获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2月22日07:17 张海峰

  近日,由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和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主办的“流动幻象:林同华红学与书画艺术”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来自全国的60余位学者参加此次会议。林同华是宗白华惟一一名中国美学史专业研究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培养的第一代美学学者,曾是20世纪50年代美学大讨论和80年代“美学热”中的积极参与者和许多重要学术活动的组织者。他花费30年整理宗白华的著作,编辑出版了《宗白华全集》等重要作品,给中国美学史留下重要文献;历经近50载研究红学,写就《圆梦:红楼梦密码》。在此期间,更是不忘刘汝醴等对其的嘱托而转向了书画艺术的创作道路,创作出了百余幅作品。

  与会者指出,林同华关于《红楼梦》的研究的贡献在于,他用马克思主义美学方法和理论,对《红楼梦》这个十分复杂的文本进行了考据和深入研究。林同华在《圆梦:红楼梦密码》中有三大重要发现,其一,《红楼梦》120回本是曹雪芹完整的文学著作。林同华用大量的事实证明,《红楼梦》是一个政治性和现实指向性非常强的文学文本。80回本是在“文字狱”严酷的历史条件下的“送审本”。其二,《红楼梦》以缠绵的情感故事为幻象,用巧妙的文学叙事隐喻性地呈现了清朝雍正年间围绕皇位继承发生的十分惨烈而复杂的政治斗争。其三,伟大文学作品的一个外在标志就是它的复杂性。林同华的著作告诉我们,《红楼梦》是一个异常复杂的悲剧性作品,其美学深度达到了历史的核心,因而其密码系统十分复杂而且隐秘。

  与会者还指出,“流动范畴”这一概念对自己思考中华文化也很有启发。“流动”这一概念其实可以很好的与中国的传统文化联系在一起,中国的传统文化其实是一种家族血缘制度,血缘讲究阴阳性,而阴阳绝不是静止不动的,只有在流动中才能构成生命,中国的文化其实是一种流动的生命文化,这表现在许多方面,比如西洋画推崇单一焦点,是固定不变的;而相较之下,中国画是多焦点的,是随着观赏者身体姿势的变化而变动不居的。

  林同华研究《红楼梦》,除去理论角度上的独到之处,在研究方法上也让与会学者印象深刻。其一,林同华在作品中运用了二律背反的方法。作者在剖析金圣叹、孔尚任、张竹坡真假主题观的基础上,从“总纲”、“本旨”、“本事”等范畴上进行深入研究,重解120回《红楼梦》的主观主题和客观主题,为《红楼梦》的研究作出了重大理论贡献。其二,运用了考据学的方法。林同华对于考据学方法的领悟和运用十分成熟,收辑书影372幅、实物照片2幅、表格4个和各种版本上的词语(如“贪”字)的对比,花费了大量功夫,考究得出曹雪芹的身世之谜,以及120回本《红楼梦》确是曹雪芹所著。其三,运用了阐释学的方法。

  如果说林同华的红学研究是从马克思主义思想出发,经过多年的学术积累和沉淀创造性的从“流动范畴”角度进行的深入阐发,那么其书画作品更可以说是在多年的学术积累和独特的生命经验的基础上,喷薄而出的一种独特的审美幻象。针对林同华的书画作品,与会者认为,其一,艺术是生命的自我展现。生命充满着自我创造精神,这个生命体不能允许自身毫无情感,而是要通过不断创造、不断超越来丰富自身的内容,以便在生命展现中实现自身的快乐。只要生命存在,它的这种自我快乐、自我超越的冲动就不会终止。因之,林同华绝不能容忍来自自身经验的生命冲动闷在生命内部,而是再艰难也要表达出来。也只有在这样一种不断创造、充实、扩大、成长的过程中,林同华才能得到生命自身的满足。其二,艺术技巧是林同华学术积累和生命经验的展现。每个艺术家的艺术创作都不尽相同,究其原因,是由其生命的底蕴和经历所决定。有人批评其作品是“不三不四,不中不西”,其实不然,他正是竭力寻求如何将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同西方艺术传统相结合。其三,什么是当代艺术?归根结底,当代艺术是对当代本身的态度。林同华很好地面对了这样的问题,并将其体现在了其书画作品之中。

  不论是其根据“流动范畴”而进行的红学理论研究,还是独树一帜的以“幻象”为灵魂的艺术创作,林同华都不否认传统,同时又能根据自身独有的生命体验进行大胆创新——这也是林同华在学术和艺术创作道路上最为可贵之处。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