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动人心的中国故事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1月24日07:23 丁临一

  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胜利完工、清澈的长江水抵达北京之际,影片《天河》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创作素材,讲述了一个——

  激动人心的中国故事

  

  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政府和人民改变中国自然经济地理版图,创益国计民生、造福千秋万代的宏大手笔。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胜利完工、清澈的长江水抵达北京之际,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八一电影制片厂和北京市南水北调办公室联合创作摄制的故事片《天河》在北京上映,可以说是极大地满足了社会各界观众对于南水北调这样激动人心的中国故事的欣赏期待。

  《天河》作为一部典型的宏大叙事影片,首先它在框架结构的搭建组织上令我们感觉耳目一新。南水北调是事关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战略工程,自1952年毛泽东主席提出南水北调的伟大构想后,新中国历代领导人都高度关注,亲自推动,可以说至今这项工程已经经历了60多年的研究、论证、勘探和建设。《天河》出人意料地放弃了“从开天辟地谈起”的传统思路,紧紧抓住了“长江水进北京”这样一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精彩收官场景,一下子就成功地吸引了观众的目光。在情节设置上,影片精心选取了源头丹江口市的治理防范污染和移民、中段埋深最大的穿越黄河输水隧道建设及末端的北京五棵松地铁下输水暗涵建设这三大难关的攻克,极其精练地勾勒出了南水北调工程的全貌。在源头处的丹江口市,影片为我们讲述了治理搬迁污染企业和槐树村移民的故事,围绕槐树村祖坟迁移的紧张冲突与化解,我们清晰地感受到了政府为民排忧解难与民众为国承担牺牲的情感交融;在穿越黄河输水隧道建设的工地上,影片为我们讲述了中国水利工程专家摆脱外国企业的刁难敲诈,排除重大机械故障和建设者们出生入死抢险的故事,将当代中国建设者的担当精神、科技水准和献身意志表现得淋漓尽致;在五棵松地铁下输水暗涵建设的过程中,影片为我们讲述了一线指挥员与基层建设者精确筹划、精心操作、共创奇迹的故事,烘托出了排除万难、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影片中还简洁地通过大型论证会的专家发言及建设者参观“红旗渠”等招标场景,将当下的建设与历史的奠基贯穿联系起来,使得今天的观众可以对南水北调这个伟大的历史性工程一目了然。所谓“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天河》的结构表现艺术正可作如是观。

  《天河》场景宏阔,故事精彩,而居于场景和故事中心的还是它精心塑造的人物。董望川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副总指挥兼总工程师,是穿梭奔走在工程的三大难关所在地的一线指挥员,所有的难题汇聚在他这里,破解难题的方案及指令又通过他发出传达到各个建设工地。我们看到,在南水北调的源头处,董望川将自己患有心脏病的妻子从北京推到了治理污染和移民工作的一线,并动员自己年迈的父母带头移民;在穿越黄河输水隧道建设工地,董望川在抢险的紧要关头赶到现场指挥,并力所能及地为一线骨干江浩的父亲治病、女儿借读提供了帮助;在五棵松暗涵建设现场,董望川守候在地铁站内为地下的施工者解压鼓劲。董望川身上纠缠着国事与家事、工作与生活以及指挥员与建设者之间的一系列矛盾,但他的选择从来都是严于律己,工作第一,并以此感召、凝聚了千军万马的建设者队伍。在董望川的形象中,我们看到了时代精神与人性魅力的交织辉映。董望川的学生江浩作为年轻的一代工程技术骨干,曾经因为家庭实际困难而投入民营工程公司,他也并不讳言自己“不想成为老师这样只顾工作不顾家的人”。但是在中标穿越黄河输水隧道工程后,他的尽职尽责、奋不顾身的工作状态,却时时折射出董望川这样老一代建设者的风采。影片正是成功地塑造了董望川、江浩以及周思源、周晓丹、林子彤等三代南水北调建设者的形象,从而使得单调枯燥的工程建设故事化为了有血有肉的现实生活画面,让我们深深地沉浸于其中并为之感动,进而升华出为我们的祖国骄傲、为我们的人民骄傲、为我们的时代骄傲的真实情怀。

  《天河》所讲述的激动人心的中国故事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它所提供的成功的创作经验毫无疑问也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学习思考。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